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冷成金:孔子思想中的“…
冷成金:当下文人地位滑…
第十届巴金学术研讨会在…
霍金:外星生命肯定有 …
纪念巴金:说真话是知识…
最新热门    
 
孙德金:胡师明扬 烛照学林

时间:2012-8-15 12:06:25  来源:不详
怀念先生的文章中谈及此事时说:“整整4页的篇幅,字里行间,奖掖提携其心之切、不吝辞章嘉言之甚,始料未及,令我十分震动。”一位爱好语言学的河南[注: 河南,简称“豫”,省会是郑州。位于我国中部偏东、黄河中下游,处在东经110°21′ ~116°39′,北纬31°23′~36°22′之间,东西长约58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农民,慕名找到先生。尽管浓重的河南口音令先生听得困难,先生还是在一次次的电话、面谈中耐心地满足着这位农民的求知欲。

 

  先生一生侠肝义胆、正直磊落。一位学者写了一本语法书,因为“学霸”的存在,出版社不敢出,说“只要先生写序我们就出”。先生和这位作者素昧平生,但在序里给予书稿很高的评价。书很快出版,作者也做了教授。这位学者退休多年,每次路遇,几乎都要和我谈及对先生的感激。黎锦熙先生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但多年来不正常的学术风气导致对他的贬抑。先生多次撰文为黎先生作“学术平反”。

 

  不觉间,先生走了一年了。在我心里,先生的形象是立体的、透明的。有什么财富能比他留给我们的精神更加宝贵呢?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3] [4] [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