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冷成金:当下文人地位滑…
第十届巴金学术研讨会在…
红学泰斗周思源:别把文…
霍金:外星生命肯定有 …
纪念巴金:说真话是知识…
最新热门    
 
冷成金:孔子思想中的“自足性”

时间:2012-7-19 12:12:05  来源:不详

 

人的“自足性”是指人自身的价值完全依靠自己建立,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孔门仁学不奉鬼神,一切都是面对死亡——人生有限性——的自我设立[注: 出场《水浒传》第二回:“ 史进 修整门户墙垣,安排庄院,设立几处梆子,拴束衣甲,整顿刀马,提防贼寇,不在话下。”-sheli],使人具有了最彻底的“自足性”。人具有“自足性”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特点,也是中国文化[注: 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可以以哲学、美学代宗教的根本原因。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对于提高中国古代[注: 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中国古代是指先秦至1840年鸦片战争的历史-zhongguogudai]哲学的地位和开掘其对于未来的意义都十分重要。下面分六个方面简要论述。

 

一、对鬼神的无待与人的“自足”。“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篇》)该章的真义是想为人的存在找到依据。孔子[注: 孔子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回答隐含着这样几层意思:尚未做好“事人”“知生”之事,不必问鬼神和死亡的问题;即便做好了,也未必要问;如果真的做好了,就超越了鬼神和死亡,也就不必问;鬼神和死亡是不可靠和不可知的,不能作为人的存在依据;人只能面向鬼神和死亡,自我作祖,选择“事人”与“知生”,进入以彻底的悲情为底色的悦生乐世的开放境域,建立价值。“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也’,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篇》)仍然不谈鬼神的有无,但指明了外在于人的鬼神对人的内在价值的建立是没有作用的。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