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崔延强 郭平:当代学者…
恋爱难不要怪社会 你可…
独立电影是否遍地开花 …
论现代性社会的伦理命运…
论现代性社会的伦理命运…
论现代性社会的伦理命运…
马未都:文明社会依赖社…
试析《青楼梦》中所蕴含…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者:不…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者:不…
最新热门    
 
封建社会后期最高学府国子监没落原因:纳粟入学

时间:2012-9-5 20:14:50  来源:不详
  叹为观止

 

  掌握特权的“招生办”

 

  此外,还有一个机构与我国古代大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它就是翰林院。严格意义上讲,翰林院并不属于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翰林院始建于唐代,从一开始就作为皇帝私人的文秘办公室出现于历史舞台。翰林院主要职责是帮助皇帝起草诏书,担任皇帝的随身顾问,属于兼智囊团和文秘处的双重职能。翰林院之所以和我国古代大学机构存在密切关系,原因有三:

 

  其一,翰林一般都是皇子皇孙的陪读者和“兼职导师”,这一功能在后世逐渐发展成为由皇上任命的,由翰林组成的讲师团,按期去国子监讲学、谈人生。这个皇子皇孙的“兼职导师”的头衔更为厉害,一般太子的师傅都由翰林兼任,有些翰林甚至有处罚太子的权力,更何况一般监生和太学生了。这些特权使得翰林院在对学生的控制和影响上远远大于国子监。

 

  其二,翰林院一般掌管科举考试的出题、批卷和面试工作。这个职能有点像现代大学的招生办,只不过这个招生办官员的官衔很大,大多是从二品以上的副国级待遇。古代科举之时,及第者的老师并不是自己的授业恩师,而是批卷者和面试者。由皇帝自己主持的殿试头几名,享有“天子门生”的美誉,没有机会进入殿试的,则认批卷翰林为“恩师”。出榜后,及第者必须“组团”带着礼品登门拜访这些甚至从未见过面的“恩师”,一来“认祖归宗”理清关系,二来认识下同期及第的各位“同年”。若干年后,这些“同年”和恩师将成为他在朝廷中最有利的关系脉络。中国特殊的科举制度[注: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和官场行事风格,造就了这种特殊的师徒关系和同学关系,这种影响至今仍在。

 << 上一页  [11] [1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