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7月12日 地方实力派三请…
古代地方医官
明清官场人人想去当地方…
地方文献研究的一渠清流…
奢华的外表缺乏实质 图…
非遗岂能胡改造 请地方…
山西现存最早的文字碑:…
“中国地方志佛教道教文…
大清鸦片产业支撑地方财…
唐代盛世地方治理留缺憾…
最新热门    
 
地方耗巨资造名人故里之风又起 冯骥才批其荒谬

时间:2012-9-24 22:32:42  来源:不详

近年来,各地“再造古城”之风盛行,有的要重现历史上的某些胜景,有的利用名人故里大做文章,花费巨资打造以此命名的文化园城,美其名曰“弘扬”传统文化,著名文化学者冯骥才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此举荒谬之极,“那是一种弘扬吗?俄罗斯人为什么不建一个托尔斯泰或普希金文化产业园?”

著名文化学者冯骥才长年关注文化遗产[注: 文化遗产,中文在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简称《世界遗产公约》),]保护问题,近年来,各地“再造古城”之风盛行,河南开封千亿 “再造汴京”,类似的还有山西大同等地,不久前,“复制凤凰古城”虽后被证实为噱头,但也确有“再造一座古城”分流“老城”人流的想法,美其名曰此举是为了保护老城。还有的地方则利用名人故里大做文章,花费巨资打造以其命名的文化城或文化园区,贾平凹作家村、郭沫若[注: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清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汉族,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乳名文豹,号尚武。]文化城……举不胜举。

冯骥才认为,这种现象是两种因素在起作用:一是文化的产业化,二是文化的政绩化。在他看来,此举本身荒谬之极,“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耻辱。”但也有观点认为,这样的做法无可厚非,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弘扬,冯骥才直言,“那是一种弘扬吗?为什么德国人或者奥地利人不建一个施特劳斯花园,或者贝多芬[注: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世界著名的作曲家兼演奏家。]文化产业园呢?俄罗斯人为什么不建一个托尔斯泰或者普希金产业园,你说这不荒唐吗?”

在冯骥才看来,政府应该做的应该是文化立法,执法,而文化本身的事情,应该更多地让文化人自己去做。作为国家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坦言,非遗保护在中国仍然面临着重重困境。据悉,国务院[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批准公布了3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1219项。各省(区、市)人民政府也公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8566项。这么庞大的数目,在他看来,实在太不可思议了。据悉,政府建立名录制度,除了日韩以外,很多国家都没有,“我们的很多地方政府把申遗当作政绩工程来做,但是在中国不搞名录,大家又不重视。”

他坦言,这是一个两难的悖论。非遗的真正意义,在他看来,应该是生活的一种文化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