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3月19日 南宋亡 康有为…
方继孝:《甲戌随笔》与…
终止疑古 正本清源——…
甲申年丙寅月丁卯日丙午…
论白居易《甲乙判》语言…
使君原是此中人——读《…
最新热门    
 
《甲申三百年祭》:一篇史学长文的政治意义

时间:2012-9-27 12:28:35  来源:不详

    郭沫若[注: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清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汉族,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乳名文豹,号尚武。]的《甲申三百年祭》是一本研究明朝灭亡的书,才30多页。可是,正是这样一本小册子在以往历史风云中发挥过几次较大的作用;即使在今天,仍还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这本史学论著其政治功能反大于学术价值,毕竟还是少见的。

    《甲申三百年祭》一文,最早发表于1944年3月19日至22日重庆《新华日报》上。当时是应乔冠华、翦伯赞等人之约,郭沫若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潜心写就的。写作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以明末的政治腐败,直至灭亡,来揭露影射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并告诫人们,以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而这一年,正是农历甲申年,发表日期,恰是明王朝[注: (1368-1644) 公元1368年,强大的蒙古帝国元终在一片的农民起义中结束。取而代之的是由朱元璋建立的明王朝,我可怜的中华民族从一个厄运又走进另一个黑暗的长夜。]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注: 明思宗-明思宗朱由检(1610-1644),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弟。于公元1622年被册封为信王。明熹宗于公元1627年8月病故后,由于没有子嗣,他受遗命于同月丁巳日继承皇位。]死难之日。由此不难看出,从一开始,文章立意,到写作动机,都是有深含用意的。故而其产生的影响,也就可想而知了。文章一经发表,立即激起千层浪,不仅在历史学界,同时也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但随即也遭来了国民党的猛烈抨击,说其是“为匪张目”,“将明之亡国的历史影射当局”等等等等。而且一次比一次阴险、恶毒。足见,郭沫若的文章,深深地击中了国民党的要害,也唤起了人们的警醒,从而被毛泽东[注: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曾用名:二十八画生、李德胜,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卓越的领导者,政治家、军事家。]所肯定。于是延安《解放日报》于1944年4月18日和19日两天,作了连载。并加了一篇编者按,称赞其文章“充满爱国爱民族的热情”,同时,针对国民党的围攻,说“蚍蜉撼大树,只是增加了郭先生的文章的历史价值而已”。此文一时成了国共两党发表政见的焦点。其产生的作用,连作者也始料不及。随后,各解放区还陆续出版了单行本,成为了中共整风文件之一,党内必读之书。

    若论单行本,且较为复杂。当时“国统区”和“解放区”皆有出版,而且远不只一种,所以这里只能对几种珍罕的,影响较大的,择要介绍一下,以便版本爱好者有个了解。

    该书最早是上海野草出版社于1945年10月结集出版,俗称“上海版”,与随后出版的“北平[注: 北平是北京在历史特殊时期曾经使用的城市名称。北京最早于1368年9月12日称北平,后于1427年作为明朝的都城改名为北京。]版”相区别。封面为白底中蓝,宋体书名竖置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