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3月19日 南宋亡 康有为…
方继孝:《甲戌随笔》与…
终止疑古 正本清源——…
甲申年丙寅月丁卯日丙午…
论白居易《甲乙判》语言…
使君原是此中人——读《…
最新热门    
 
《甲申三百年祭》:一篇史学长文的政治意义

时间:2012-9-27 12:28:35  来源:不详
其间,左下有一副标题,为“明末亡国史实”,着蓝色。右上角是郭沫若毛笔签名。由副标题上就可以看出,该书内容的针对性。可是在以后发行的各版中,这一副标题都不见了踪迹。是出版社自行删除了,还是作者自己取消?就不得而知了。翻开扉页,一边是版权页,一边是“目录”。其中“前言”是该文登载在《解放日报》的编者按,而“注释” 部分却汇集于书后,有15点之多。“附录”内容包括有《甲申事变(明末亡国的历史)》、宗顾的《三百年前》、舒芜的《在情理之上(读史笔记)》三篇文章。此三篇文章几乎是同时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作为对郭沫若一文的呼应。三篇文章从不同侧面,论述了明末亡国的根由,农民起义的必然,并以古讽今地影射了当朝的腐败统治。然而可惜的是,此三篇文章只有在“野草版”方能见到,其它各种版本均没有收录,致使给后来研究者留下了不小的遗憾。正因如此,也说明了“野草版”的可贵之处。

    至1946年3月,上海野草出版社又出版了该书的“北平版”,它与“上海版”主要差别是封面为全白色,书名改为隶味十足的黑粗体字。然后是1945年11月,新华书店晋察冀分店出版发行的单行本。它与“野草版”仅差一个月,书仍是小32开本。最有特色的是它的封面设计,上部依然沿用了隶味十足的书名,改为横排右读,中间竖排是郭沫若的毛笔签名。吸引人的是下部,竟赫然画有一幅漫画。在一个方框里,用简笔勾勒有断壁残垣、枯树朽木,和缨枪义旗。但整个画面却被血淋淋的红色所覆盖,十分抢眼,望之震撼。其用意再明显不过了。在书前有“出版者的话”,即《解放日报》的编者按。至于“附录”部分,全作了取消。

    以上两种版本,目前都已是革命文物了,轻易很难见到。当然,其中还有1946年1月通化日报社出版的,太行新华日报出版的,和各解放区纷纷翻印的多种版本。

    而人民出版社则是到1949年3月才出版。此书是民国时期的最后一种版本,也为过渡版,因此有必要提及。此书最大的不同是在正文之后增加了一篇“本文大意”,像小说的简介,便于读者了解。然后就是“注释”部分。“注释”仍按以前的版本,排印于后。而“附录”部分和“编者按”均没有收录,成了专文单行本的开端。

    时至1954年3月,人民出版社出了建国后的第一版,开本、印刷不变,只是封面书名改为郭沫若自题行书,贴签式竖排于左侧。书中除《甲申三百年祭》一篇外,还增加了《关于李岩》一篇,附录于后。此范例一直沿续至今。《关于李岩》一文写于1946年2月12日重庆,也就是《甲申三百年祭》发表后的第二年。文中对李岩事迹作了新的考证与补充外,还对李岩流露出很大的同情。郭沫若在文中说“本来也想把李岩和红娘子的故事写成剧本的,酝酿了已经两年,至今还未着笔。”谁想,这“至今”一直到郭沫若去世,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此版最大的不同是,将“注释”部分安插至每页的左侧,紧随文后,这样有便于互文参阅。此版发行时,正是“三反五反”过后,“肃反”运动开始,其用意,就不言而喻了,也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出版社于1972年2月出版了建国后的第二版,通称“文革版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