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陕西凤翔八旬泥塑大师:…
乌丙安:非遗保护切忌急…
非遗不是摆设 传承的力…
山东非遗保护闯出新路径…
中国新印象:从凋敝到复…
山西省非遗保护状况堪忧…
“非遗”潮绣作品年均升…
赵氏孤儿辨疑:赵武非遗…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陕西新增34处非遗教育基…
最新热门    
 
八旬非遗传承人24年保护畲歌不言悔

时间:2012-10-6 12:50:20  来源:不详
破旧不堪的手抄歌本,有些字迹已无法辨认。钟昌尧说,许多畲歌都是“残本”,只能凭借儿时记忆或走访一些老者,才能补充完整。

搜集的畲歌越来越多,钟昌尧发现,光有歌可没人唱,还是不能传承畲歌。

“只有畲家的孩子们爱唱了,畲歌才能代代相传。”2003年始,钟老在白露坑小学当起了义务“老师”,每周坚持到小学上一节课,教孩子们唱畲歌。

“可孩子们刚学会唱畲歌,又到外地上中学或外出打工了,畲歌的传承仍面临青黄不接。”钟昌尧有些无奈地说。为此,他已决定在村中创办“畲歌传习所”,以更好地教授、传承畲歌。

24年来,钟昌尧把每月的大部分退休金都用于畲歌的搜集整理和传承,现在家里还负债1万多元人民币,但他不后悔。“只要我还能走,就要继续从事[注: 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congshi]畲歌的搜集整理和传承”。

(李松)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