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著名指挥家范焘:每个人…
国家文物局:每半年将公…
刘丛龙:清华“警戒线”…
王玉龙:小议儿童节
毛泽东也迷港星李小龙:…
明武宗的荒淫史:每晚强…
明武宗的荒淫史:每晚强…
明武宗的荒淫史:每晚强…
明武宗的荒淫史:每晚强…
明武宗的荒淫史:每晚强…
最新热门    
 
周龙:每个人心里都有个“元芳”

时间:2012-10-18 20:21:05  来源:不详

    要问最近网上谁最“忙”?非李元芳莫属。这个热播电视剧《神探狄仁杰[注: 字怀英,生肖虎,汉族;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南郊区)人;唐(武周)时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当政时期宰相。-direnjie]》中的角色,在剧中经常被狄仁杰问:“元芳,此事你怎么看?”并借两人的对话推动剧情。这句不经意的口头禅,如今成了网友发表意见、讨论问题的万能句式,有统计显示,一天内这句话就被网友问了250万次。

    事实上,“元芳体”不是第一个流行的句式,之前曾有“凡客体”、“咆哮体”、“甄嬛体”等多种流行体走红。对此,有心理专家表示,此种网络文体走红,反映了网友一种从众跟风的心理。也有网友分析认为,“其实是一小批人带头先转发了,然后很多不懂的人开始跟风,跟着跟着就火了。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为什么火,火得莫名其妙。”

    “元芳体”的爆炸式流行,让我们再一次领略了网络传播的巨大能量。一个流行语的蹿红,可能有偶然因素,但一个个网络流行语相继出现,就构成了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流行并非人们刻意为之,而是“火得莫名其妙”,经常是路人皆知了,当事人还蒙在鼓里。

    流行语的突然蹿红,首先源于网友的从众心理。如果一件事足够新奇有趣,就能引起众人的关注。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而网友的自我传播,可以让一种流行元素发生“裂变效应”,短时间内释放传统媒体难以企及的传播能量。

    其次,这些流行语的兴起,还源于本身具有的强大“附着力”。分析这些流行语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结构新奇、内容空洞。这就使得这些流行语能够成为万能句式,可以随意添加任何具体所指的内容,从而能“嫁接”到任何文本当中,造成出其不意的效果。

    仅就“元芳体”来说,笔者认为,它的流行也代表一种充满疑问的社会心态。确实,生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每个人内心都充满了疑问,“人行道怎么被人一踩就塌了?”“一座桥怎么就被车压垮了?”“得了个诺贝尔[注: 阿尔弗雷德·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 1833年10月21日-1896年12月10日)是瑞典化学家、]奖,为什么还买不起北京的房子?”……如此等等。借“元芳”发问,是对种种“莫名其妙”的疑惑,也是表达意见的方式。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