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故宫回应导游图:官方导…
黄金周故宫如何分流?限…
故宫回应:“宫”“院”…
故宫人患由来已久 宫院…
北京政协建议故宫考虑“…
故宫考虑“宫”“院”分…
故宫讲坛紫禁城外开讲 …
单霁翔:故宫博物院应成…
藏家收藏上万件民俗用品…
延参法师坦然面对炒作质…
最新热门    
 
缓解故宫压力不应用权宜之计

时间:2012-10-25 15:59:46  来源:不详
缓解故宫压力不应用权宜之计 
  ——也说故宫博物院“宫院分离”
  日前,北京市政协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北京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完善的建议案》 ,提出将故宫“宫院分离” ,一方面使故宫成为集中展现明清皇家宫廷文化的场所,另一方面择址新建一座博物院,作为专门展示故宫所藏180余万件文物旧藏的场所,以便更好地缓解故宫游览量超负荷的问题。建议一出,顿时引起热议。支持者声称,游览偌大的故宫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宫院分离”可让游客在有限时间内欣赏到更多的东西。反对者则认为,“宫”“院”本为一体,“分家”将使故宫失去最本真的文化存在。故宫究竟该不该“宫院分离” ,一时之间成了热门话题。
  笔者认为,虽然建议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故宫作为一处极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地,实不宜轻易“分离” 。当下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大众文化旅游需求也水涨船高。故宫因受展示条件局限,其院藏180多万件文物,目前真正得以展示的尚不足1 %;而故宫作为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注: 古建筑群 不论是在中国,还是世界上,都存在着一些古代建筑的奇迹,留待后人赏评,这些古代人智慧和艺术的结晶,有些谜团,至今无解。],也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工作同样艰巨,不能大拆大建。面对文化消费供不应求的现状,以及由于过度旅游对文化遗产保护产生的压力,建议的提出应该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相当的现实针对性。 
  但是,“宫院分离”背后潜在的负面影响,我们不可小觑。首先,故宫作为遗址博物馆, 106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和180万件文物藏品是天然不可分割的整体,作为故宫的文化特色,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如同一对“母子” ,故宫是“母” ,文物是“子” 。“宫院分离”无异于将“母子”分离,不便于人们理解文物的由来和意义。在故宫这一独特环境里,故宫建筑本身与馆藏文物天然构成了彼此的文化注脚。按照世界遗产[注: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组织对遗产地的定义和《故宫总体保护规划大纲》的要求,故宫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持故宫的真实性、完整性。真实性原则要求不得改变文物的历史原状,要尽可能地保护文物所拥有的全部历史信息。完整性原则则要求将文物作为一个整体,保护不仅包括不可移动文物,而且还要保护可移动文物。“宫院分离”无疑会破坏故宫的完整性,很可能会造成故宫文化的支离破碎。
  退一步讲,故宫和它所珍藏的文物,即便修建新馆对文物进行单独展示,也会因为展示环境的改变,导致展示效果减弱。而且“宫院分离”以后,未必一定能够将“宫”的压力减下来。目前游客参观故宫,冲着的乃是其古建与文物合一的这个“文化场所”的整体魅力,即使文物移走,古建对于普通旅游者而言也是不可不看的,但空荡荡的古建却难免魅力大减。因此,尝试通过“宫院分离”的方式分散客流以达到文物有效保护的目的,恐怕难免成为治标难治本的权宜之计,其真正效果如何我们实难得知。
  笔者以为,调和“宫”“院”矛盾的关键在于既保证故宫的完整性,又能够增大展示空间、拓展保护空间。基于这一宗旨,故宫博物院目前正在进行建立新院区的可行性研究,统一规划新院区的重点功能,在科学管理、票务限制、预约参观、增加参观区域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