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王立群读宋史不讲一家之…
李立群:与赖声川分道扬…
北大教授钱理群:大学正…
委员王立平:文化不能嫌…
孙立群:最拜金王朝西晋…
钱理群:为何为小学生编…
王立群:百家讲坛不是书…
中学生啃得动经典吗?钱…
周海婴去世 钱理群:隐…
王立群:我没看新《三国…
最新热门    
 
王立群:读史就是阅人 大众史学火爆其实是好事

时间:2012-10-31 12:22:04  来源:不详
A 谈新作 
  “就《史记》中的某一材料生发开来,谈感悟,说体会,讲心得,启心智。”
  山东商报:王老师好。很喜欢您在《百家讲坛》的演讲,也喜欢您书写的风格。这些讲述以及出版的相关书籍,多是谈《史记》里的某个重要人物的。这次您出版《追问大历史》,似乎与这样的编排不太相同,能谈一下这本书的体系安排,以及您写作的初衷吗?
  王立群:确如所言,这部书与以往的《读史记》系列不一样。最大的不同只有一点:《读史记》系列是以《史记》中的某个人物为中心来写,《追问大历史》不是以《史记》中的某个人物为中心来写。之所以有这种区别,是因为,前者以史代论的读史方法是由电视讲座的方式所决定的,后者以论代史的写法更近乎于读史随笔。《追问大历史》是以《史记》中的某一则材料为中心,旁贯古今,涉笔成趣。即就《史记》中的某一材料生发开来,谈感悟,说体会,讲心得,启心智。这种历史随笔不受讲某个历史人物[注: 历史人物是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物。历史简单的概括就是:发生在以前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事,那历史人物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就是在这些事情中起主导作用的人了。]叙事必须具有连贯性的限制,它可以宕开来写,完全不必拘泥于一个人物。因此,它的现实感可能更随性一些,更流畅一些。 
  比如《冲动的惩罚》,借《史记》一段历史故事,讲述了冲动的恶果。但是,古今中外,因冲动而发生的事实在太多太多。冲动杀人,冲动购物,冲动误事,这些事至今不绝。因为,冲动是人性使然。既然是人性,不但昨天有,今天有,明天还会有。但是,《读史记》系列,无论讲哪一个人物都不可能展开讲冲动的问题。只有在《追问大历史》这部书里可以就此展开一番,它或许会让我们更理智地处理家事、国事、天下事。
  山东商报:书中,您旁征博引,显示了深厚的史学功底。不过,您解读历史,一直以《史记》为中心。《史记》在您心目中的位置究竟如何呢?
  王立群:旁证博引和史学功底谈不上。因为此书是读史随笔,“随”性、“随”意、“随”便,都是题内之义,写起来比较放得开。《读史记》的人物系列不能这样写,它是电视讲座的同名书。电视讲座一集只有短短三十多分钟,自然得惜时如金、惜字如金了。
  我在央视“百家讲坛”一直在讲《史记》,给人的印象是总以《史记》为中心。“百家讲坛”的讲稿极为难写,通俗与学术必须得有机结合。我在央视讲了七年,其中有六年在讲《史记》。即使如此,我的《读史记》系列仍未讲完,《文景之治[注: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了舱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了,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录制了一部分暂时放下来了,春秋与战国是其他老师讲的。这些内容都是《史记》的组成部分。《史记》博大的内容不是一年两年可以讲完的,讲得长了,人们自然会有一个印象:王老师总拿《史记》说事。再者,《史记》的确写得好。中国二十四史[注: 《二十四史》是一部规模巨大、卷帙浩繁的史学丛书,全书共计3249卷,4000万字,从第一部《史记》至最后一部《明史》,共耗时1800余年,是世界图书史上的巨著。]之中写成《史记》这样的史书的确不多。作为纪传体史书的开山之作,当然受到业内人士的尊崇。就我个人而言,也非常喜欢这部书。
  B 谈司马迁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