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寿光发现东周大型卤水陶…
郝立新:马克思主义哲学…
“大文论”的观念与境界…
单滨新:蔡元培与民国时…
探索:观众七大新要求,…
2011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
朱永新:与黎明共舞
闫春新:《论语》礼乐思…
周大新:茅奖评的是作品…
叶新:趣说黄侃
最新热门    
 
周大新:莫言获奖是作家蓬勃原创力的胜利

时间:2012-11-6 12:16:17  来源:不详

作家眼中的莫言

莫言的小说多乡村题材,莫言获诺贝尔奖后,关于乡村、乡土话题引起人们热议。前日,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周大新来到辽宁文学院,在辽宁首届长篇小说创作研讨班讲座结束后,针对人们热议的乡土、文学等话题,本报记者专访了他。

有人认为,莫言获奖是沾了乡村题材的光。那么,是否以乡村为题材的创作更能体现出当下中国文化精神?周大新认为,文学创作[注:   在这插入文字  在这插入文字-wenxuechuangzuo]、获奖关键不是写什么题材的问题,而是怎么写。 “莫言是一位优秀作家,莫言写乡村与其生活经历、文化姿态有深刻的关联,他始终把写人性作为重要主题。 ”

周大新出生在河南农村,其乡土题材小说多以豫西南盆地作为背景,表达出对农村生活的独到见解,如他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小说《湖光山色》。

近年来,都市题材小说创作增多,莫言获奖能否激起乡土文学的创作热情?对此,周大新说,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作家开始在城市生活,他认为以后都市题材小说会越来越多。 “但‘乡村中国’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乡村生活是中国当下大部分人还在过的生活。虽然很多人在城市打工,但是他们每年还要回到乡村种地、收割。在城市里他们没有房子,没有根。他们最关心的还是天气、土地的收成。 ”

周大新亦如此,他虽然生活在城市,仍关心家乡庄稼的长势。周大新说:“我无法摆脱土地给我的记忆。 ”他描写乡村不仅是为了表达情感、记录土地,也是责任。

在谈到中国作家如何更好地走向世界时,周大新说,作家写作时,肯定不是为了走向世界而写作。一个真正的作家,他的写作首先是为了走向自己的内心生活,而且在反省的意义上忠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生活。至于这部作品能不能走向世界,不是作家要考虑的问题。

有人说,莫言的作品得到世界的关注是借电影的光,比如《红高粱家族》被张艺谋拍成《红高粱》,并获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白狗秋千架》被导演霍建起拍成《暖》,《师傅越来越幽默》被改编成《幸福时光》。但周大新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莫言获奖是作家蓬勃的原创力的胜利。从上世纪80年代的《透明的红萝卜》到2010年的《蛙》,莫言在创作中形成了个人标识强烈、复杂多变、难以复制和模仿的文学气质。

周大新说:“作家不但要思考自己的人生,关注个体命运,同时也必须关注民族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