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广州挖掘110座多朝古墓…
“南海一号”出水文物将…
广州考古首次发现生肖俑…
广州发现“十”字形东汉…
广州发现规模较大东汉砖…
广州发现完整东汉砖室墓…
广州六旬教授为古建筑“…
广州发现明河埠遗址 南…
广州发现唐末五代大型建…
广州玉岩书院9月修缮 正…
最新热门    
 
广州水文化资源保护不足 62古桥现存不足10座

时间:2012-11-6 12:16:18  来源:不详
溪桥是广州八大古桥之一。从前荔枝湾的泮塘叫“半塘”,别名半溪。泮溪桥是旧时广州城居民入泮塘的必经之桥,其最美的当属泮塘烟雨美景,但如今,一切已成往事。
  泮溪桥可谓广州众多古桥命运的缩影。黄石鼎说,以桥为例,民国以前广州城能考证的桥梁有62座,迄今保存完整的古桥只有云桂桥、汇津桥等10座。
  尴尬2:杨孚井2000多年后“脑瘫”
  在70个水文化资源中,越秀、荔湾、海珠、番禺占据了总量的71%。但记者发现,大部分文物古迹不成体系,规模分布零散,呈现碎片化,如井、泉等小的水文化资源点或者废弃不用,或深藏巷中无人知。
  广州历史最为悠久的、始建于东汉的杨孚井就是其中典型。记者走进海珠区新港西下渡路城中村,在东约大街一隅找到了这口历经2000多年风霜、毫不起眼的老井。只见老井圆形的井口直径不足0.5米,高不足30厘米,依然有旧时的井台。
  住在隔壁的街坊遗憾地说,杨孚井已经臭了。记者走到井口一看,果然,井水成黑色,散发出阵阵的臭味。杨孚井这类古迹最让人头疼。
  黄石鼎坦承,目前没有清晰的主线对它们进行整合,处于最为基础的保护状态,没有发挥其文化的魅力和优势。
  尴尬3:七星岗遗址成荒草垃圾堆
  部分广州水文化遗迹再不保护或将永久消失。记者走进海珠区石榴岗路与华南快速干线交汇处西北侧,七星岗古海岸遗址就坐落于此。如果不是“文物保护单位”字样提醒,寻访者很难将这里与遗迹联系起来。遗址几近被荒草完全遮盖,部分地方还有垃圾,惹来一大片蚊虫遍布,空气中传来阵阵臭味。国内外的地理学家认为,七星岗古海遗迹完全称得上是“世界级”和“国宝级”的遗迹,如今的境地让人嘘唏。黄石鼎说,保护水文化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尴尬4:南越木构水闸闹市无人顾
  记者还发现,广州部分水文化资源虽有很好的保护,但如何挖掘内涵力度不够,导致不少历史古迹难以被普通百姓熟知,成了无人问津的“死文物”。
  位于惠福西路光明广场下的南越国木构水闸就是这样的国宝级文物。记者走进光明广场,看见商场一楼购物的人群来来往往,但是只有少数客人透过玻璃看地下古迹。多数人不知道的是,这个木构水闸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木构水闸遗址。当年,水闸从北往南分为“引水渠”、“闸室”、“出水渠”三部分,向珠江呈“八”字形敞开,反映了秦汉时期[注: 秦汉时期是中国秦汉两朝大一统时期的合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首次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统一,秦王政改号称皇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秦朝。]的水闸建造水平已相当高。黄石鼎说,如何利用水文化资源服务于现代的城市建设,现在还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
  建议
  走碎片化保护与开发结合的路子
  70处遗珍对于广州源远流长的水文化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黄石鼎建议,针对水文化资源呈现碎片化的特点,西方国家[注: 西方国家 人们常说的东西方国家划分有三个标准: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和政治体制。若只考虑地理位置,英法美等处于西半球的国家可称为西方国家;若从文化背景上讲,]碎片化保护与开发结合的路子值得借鉴。如西方国家会在原有建筑上,再进行整体设计。第二,建议广州打造水岸文化,依靠珠江水系为主线,构筑慢行系统。搞一个建筑群,在岸边打造属于广州自己特色的水系发展轴。
  面对广州水文化遗珍,广州市水务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