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慧远与庐山文化的发展

时间:2012-12-6 12:19:01  来源:不详
安、慧远为代表。南北两个佛教系统在学风上存在着明显的歧异,北方佛教保持着汉末以来博通的学风,南方佛教则注重清通简要。慧远入庐山后有意地促进南北学风的交融,使庐山形成了博雅的学风。

 

    《高僧传》载慧远进入庐山后,慧永谓江州刺史桓伊曰:“‘远公方当弘道,今徒属已广,而来者方多。贫道所栖褊狭,不足相处,如何?’桓乃为远复于山东更立房殿,即东林是也。”东林寺建于太元十一年[注: 邱永传,集词曲后期为一身的唱作型歌手。其独特的风格 沙哑的嗓音,在世风日下歌曲泛滥的时代,更是尤为的突出其不俗的独具一格。](386年),可见慧远入山不久其影响力已显现出来,追随者的数量也有很大的增长,《高僧传·慧持传》云:“庐山徒属,莫匪英秀,往反三千。”追随者的庞大更增加了学风建设的必要性。慧远注重培养弟子博通的学养,如《高僧传》记载僧济:“晋太元中来入庐山,从远公受学,大小诸经及世典书数,皆游炼心抱,贯其深要。”正是在慧远的影响下,北方注重博学的学风在庐山得到了继承。出于传播佛教的目的,慧远还经常派遣弟子到各地讲学,如《高僧传》载道祖“后还京师瓦官寺讲说,桓玄每往观听。’”而其他大量以“游学”方式到庐山问道者其流动性更大,他们到各地去宣传佛法也进一步扩大了庐山博综学风在当时的影响,对改变东晋中后期学风有重要的意义。

 

    在继承博通学风的基础上,慧远也有意识地吸收、融合南方的学风。慧远少时本善《庄》、《老》,其为学风格也颇有玄学的特点,《高僧传》谓慧远“道业贞华,风才秀发。”“席上谈吐,精义简要。”可以想见慧远的学问特点。因此,在博通的学养基础上,慧远还注重培养弟子的清雅之风。《高僧传》载昙诜“清雅有风则”,这其实可以用来概括慧远及其弟子群的典型特征。“清雅”往往是学养与颖悟力相结合而成的,既有博通的学养,又富有思想敏锐的色彩,这是东晋时期一般的玄学士人所不具备的。因此在慧远影响下庐山博雅学风的建设,对提高庐山的文化品格是有重要意义的。

 

慧远与庐山文学的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