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王习胜:辩证法的三重智…
最新热门    
 
王习胜:为善的智慧

时间:2012-12-6 12:19:08  来源:不详

    人何以异于禽兽?孟子说,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康德说,人对头顶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心生景仰和敬畏。胸怀“四端”之心,敬畏道德法则,只是人之为“人”并从善和行德的心性动因。在复杂的人事和世事环境中,在道德矛盾和冲突的困境中,好心要办成好事,善心想结出善果,不仅要有一颗平凡的良心,还要有“善于为善”的智慧。

 

道德规范要“善于”遵守

 

    人总是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价值判断和道德选择。www.lsqN.cN如何行事才算德行高尚,怎样处世会有“失德”之嫌?为了给出一定的指引和约束,在一个民族漫长的文明进化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系列[注: 一系列 拼音: 解释: 1.犹言一连串。-yixilie]道德规范,约定俗成地作用于人们内心。

 

    然而,道德规范是抽象的,道德矛盾却是具体的;道德规范是共性的,道德矛盾却是个性的。具体的、个性的道德矛盾需要灵活变通地解决,不能“天不变、道亦不变”地墨守成规。

 

    古人留下了很多这样的例子。在常人看来,儒家礼教是极为死板的,殊不知先儒孟子对道德规范的把握却是非常灵活的。他与淳于髡曾有一段意义深远的对话。淳于髡问孟子:“男女授受不亲是礼教吗?”孟子肯定地回答:“是的。”淳于髡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