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莫言写作的秘密:无用的…
中国人,你急什么?(4)
中国人,你急什么?(3)
中国人,你急什么?(2)
中国人,你急什么?(1)
莫言领奖穿什么,你怎么…
“寺”和“庙”有什么区…
高校课堂,海外什么样?
启功为什么不姓金?——…
任国征:“江枫”是什么…
最新热门    
 
为什么是牡丹亭(为什么是·寻找文化强国密码)

时间:2012-12-13 14:33:29  来源:不详
  “各种新版本的持续诞生,就是经典剧目艺术生命力的彰显,这样的多样化,足以证明《牡丹亭》的繁荣复兴。”在他眼里,其他戏曲的复兴同样如此,无法也不应以规模来论成败。

 

  移植·改革

 

  资金绊住推广,政策有待倾斜

 

  如今,再现“戏曲大过天”已不太可能,各种传统戏曲更多承载的只是文化的传袭。即使成功如《牡丹亭》,普及程度依然抵不过音乐、电影等。沿着它的轨迹,究竟能否走向传统戏曲的复兴?

 

  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傅谨认为,《牡丹亭》的运作模式,的确为其他剧种探出明路,但不可否认,其中不乏个案因素。以青春版为例,白先勇的能力和个人声望,对剧目的制作和推广影响甚大。其他戏曲能找到如此有影响力的制作人吗?

 

  “影响力也许会打折扣,”汪世瑜说,“但总会有一定成效,做总比不做要好得多。”身为政协委员,他每年都会写关于振兴昆曲的提案,但正如他所言,“写多少次都是纸上谈兵”。

 

  而更高的门槛,在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