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中华诗词的时代精神(4)
中华诗词的时代精神(3)
中华诗词的时代精神(2)
中华诗词的时代精神(1)
中华书局古籍点校世纪第…
《中华大典·宗教典·儒…
李树喜:中华诗词的时代…
文明对话与中华文化精神…
“中华诗词文化传承与时…
中华价值观的世界意义(…
最新热门    
 
中华诗词的时代精神(5)

时间:2012-12-29 16:18:30  来源:不详

(四)讽谕

毛泽东[注: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曾用名:二十八画生、李德胜,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卓越的领导者,政治家、军事家。]谈到诗词功能时也说,“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特性和风尚,可以兴观群怨嘛!”一般认为,兴,是为国家社会服务;观,是观察辨别思考; 群,是群体和谐;怨,是讽刺批评社会黑暗现象,也被称为“讽谕”,兼有劝解、批评和讽刺的涵义。历代文人重视独立品格和批评功能,留下大量尖锐、犀利充满战斗性的诗篇。如《诗经》的《伐檀》和《硕鼠》等。唐代李绅的“锄禾日当午”(悯农诗)和白居易[注: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晚年曾官太子少傅。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的《卖炭翁》等也属于讽谕一类。

改革开放,社会繁荣,人文和谐,讽刺功能是否就罢而不用了呢?是不是就把批评的武器刀枪入库呢?不是。WWw.lsQN.cn社会是在矛盾中行进的。任何昌明的社会,有光明也有黑暗,昏暗或不平。只有揭露、批评、消除阴暗因素,社会才能更健康前进。现代诗人已经拿起了批评的武器写出了大量篇章,例如,《中华诗词》的“刺玫瑰”专栏,就以专门发表讽刺诗博得各界好评。

讽刺诗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

张智深五绝《下马石》:

独立皇陵侧,端居孔庙前。千官皆下马,一石冷无言。

以下马为题,描绘官员下马后,下马石的冷峻无言,用语双关,寓意深刻。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