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书法家呼吁国人学写毛笔…
书法教育缺位是素质教育…
万历皇帝好书法却不批奏…
万历皇帝好书法却不批奏…
万历皇帝好书法却不批奏…
法学专家王迁谈古籍“断…
评:书坛无“莫言”因书…
何平:重提书法是一种有…
民国书法家寇遐逸事:祝…
书法:文化自觉与担当
最新热门    
 
书法家王冬龄30分钟写下巨幅《春江花月夜》

时间:2013-02-25 16:42:25  来源:不详
2013年元宵节,尖沙咀。面朝维多利亚[注: 维多利亚[巴西],维多利亚[加拿大],维多利亚[艺人],维多利亚[贝嫂]]港的香港艺术馆平台上,摩天大楼与各色人群繁华交错。 
  以这样一个摩登世界为背景,68岁的王冬龄,铺开12米长的宣纸,用一支笔,两瓶墨,在30分钟内,一口气流淌出一页巨幅的《春江花月夜》。
  香港是本报与王冬龄共同推出的“大字写世界”计划的第一站。这短短30分钟的背后,是“严谨的,考究的”准备。
  68岁的王冬龄,昨在香港一口气写下巨幅《春江花月夜》 
  30分钟的背后,流淌着的是什么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共三十六句,寄寓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这首唐诗是王冬龄为香港元宵书写的精心选择。
  创作前,有香港记者问,艺术家都是浪漫的,你的创作是不是即兴的?
  王冬龄从包里掏出一张A3大小的宣纸,上面是他精心完成的《春江花月夜》设计稿。他开玩笑地答:“艺术家喝酒的时候可能是浪漫的,但创作绝对是严谨的。”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精心设计,观众并不知晓。
  比如,他连续多日与助手算准时间赶到创作平台,观察阳光的角度,以此确定书写方位。
  甚至毛毡的厚度,吸水性,以及多长时间作品可以干透,都一一经过测试。
  他的博士生承担了磨墨的任务。从20日晚上起,睡觉时间外,用三台磨墨机连续不停地工作,到创作开始前,终于完成了两罐可乐瓶大小的墨汁,共6斤。Www.lsQN.cn
  “不用现成的墨汁,是因为磨出来的墨层次比较丰富。”王冬龄说。
  他还带着团队前往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计划用3D镜头摄录写作过程。昨天,三个3D镜头跟随王冬龄摄录了整个过程,他们将成为一个新媒体作品。
  30分钟,当观者还在屏息静气的恍然之间,王冬龄已将烂熟于心的三十六句,融于笔墨,流淌于宣纸。
  此时此刻,他花白的长发、橘色的毛衣和鲜红的袜子,连同纯粹的黑与白,成为一种鲜活又传统的中国记忆,深驻在观者的心里。
  这里三层外三层的观众里,有衣着考究的白领、也有身着便装的市民,有老人,青年人和孩子。结束时,大家秩序井然地在作品前合影留念,没有人提前离开。
  结束时,一个香港小男孩打开了自己的iPhone 4手机,放起了王之涣的唐诗《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他还小,他不懂得王冬龄书写的是什么,但很显然,他感受到了书法。
  背后
  张颂仁,是王冬龄本次香港巨幅书写现场的主要推手。
  作为国际知名策展人,他是亚洲当代艺术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二十年来,王广义、张晓刚、方力钧等当代艺术家们,几乎都通过他的推荐,走向西方当代艺术的平台。
  但眼前的这位中年人,头发花白,一身藏青中装,看上去酷似旧时账房先生。
  张颂仁用免洗毛笔,他的口袋里总是塞着一叠纸条,他已经习惯用这种蝇头小楷,记录自己每天的备忘。
  这位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推手,如今的渴望却是“每个拿笔的中国人都能重新拿起毛笔”,这也是这次巨幅书写诞生背后的故事。(以下记者简称“记”,张颂仁简称“张”)
  记:您在香港推动这场活动的初衷是什么?
  张:在中国视觉文化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