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评论:强拆古墓罚50万,…
评论:凤凰古城收费涉嫌…
评论:毕加索艺术的螺丝…
批莫言引争议 评论家:过…
评论:西安兴教寺拆迁申…
评论:万人坑纪念碑,碍…
评论:莫言家的墙砖有什…
评论:争议成龙捐宝不如…
评论:不如反思为什么成…
评论:筷子消失是中国文…
最新热门    
 
评论:书信与文雅

时间:2013-04-25 14:58:02  来源:不详
 作为书信“传承品”的电子邮件,是不是也应该继承一部分书信的“雅”基因呢? 


    近日,北京[注: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师范大学的檀作文教授在微博上感慨道:“现在的大学生,用邮件给老师发论文,往往就光秃秃一附件;给老师发短信,连抬头和落款都没有。大学教育沦落到这个地步,谁之罪?”


    书信本身所具有的私密性和现代通信方式的变革使书信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去年中国的拇指一族一共发送了2000多亿条短信,几千万人拇指翻飞,但又有多少人能想起写封家信?


    好在电子邮件还在为书信续命。然而,似乎又变了味,书信之雅正被弱化。 


    笔者认识的一位大学老师曾经感叹,“台湾的知识人和大陆的知识人,说的和写的不一样,台湾的汉语有一股书卷气和文艺范。”其实,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我们每一个人在孩提时代,学习语言的同时就被纳入了一个文化系统中,其烙印伴随一生,远不是后天习得的外语可以相提并论的。人们至今还会用言语来判断一个人的教养,在日本,一个人高雅的谈吐会在求职道路上给他加分不少,只因日语中的敬语非常复杂,能熟练运用意味着他所受教育的不俗。WWW.lsqn.CN一个人说什么,怎么说,看上去是一个日常习惯的小问题,实际上是文化的大问题。


    仓廪实而知礼节,中国人一向自诩为千年“礼仪之邦”。作为书信“传承品”的电子邮件,是不是也应该继承一部分书信的“雅”基因呢?(唐迎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