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岳阳楼推答题促销活动获…
背《岳阳楼记》免票为何…
“中华诗词文化传承与时…
范仲淹徇私写《岳阳楼记…
范仲淹的“想象力”——…
教师对比名篇:“醉翁亭…
《岳阳楼记》中的滕子京…
江南名楼:岳阳楼
《岳阳楼记》新证:范仲…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最新热门    
 
《登岳阳楼》新解:杜甫才胜李白 忧超范仲淹

时间:2013-05-21 15:09:49  来源:不详
中新网5月21日电 近日,著名学者汪宏华解读唐诗《登岳阳楼》,认为杜甫完美融合了崔颢《黄鹤楼》的思乡与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忧国,深刻阐述个人之于家、国的关系。杜甫从自己的处境与经历预感大唐到了南北分裂甚至亡国的边缘,他的泗流之泪既是哀伤国难当头,更是呼吁当局,多存一些危机感紧迫感,抓住最后时机力挽狂澜。他的难民身份的先忧后乐比之北宋士大夫[注: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在中世纪,通过竞争性考试选拔官吏的人事体制为中国所独有,因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士大夫阶层,即专门为做官而读书考试的知识分子阶层。]范仲淹尤显珍贵。文章还认为杜甫作为现实主义诗人,极有可能是为了体验底层生活而刻意弃官为民,随民逃难。 
  原文如下: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每读唐诗,总要艳羡唐人的合作与竞争,内方与外圆。李白在黄鹤楼不惜自贬身价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但不久就写出了超越之作《登金陵凤凰台》,而动作是那么轻轻悄悄,声色不露,律是崔颢的律,韵是崔颢的韵,历史纵深和思想境界却大为拓展,以忧国忧君替代了崔颢的思乡望家。如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另一位大诗人杜甫将崔李之间的明让暗争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间,又在岳阳以同样的韵脚写出了《登岳阳楼》,但七律变成了五律,并将家、国作了完美叠加,深刻揭示了个人与家、国的关系。www.LSqn.Cn
  首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久仰洞庭湖与岳阳楼之大名,今日得见,真是一件赏心乐事。然而,登楼看到的实际景象却让作者产生了十分不祥的联想,竟想到了洞庭湖在春秋时期[注: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或称春秋时代,简称春秋。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是吴国和楚国的东南分割界线,在《水经注》中是“湖水广圆五百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接下来作者开始找原因,为什么高兴不起来呢,为什么偏偏想起国家分裂、日月倒悬呢?理由有二:一、自己只身漂泊在外,无家可归,如今更是没有了半寸立足之地,栖身于一叶扁舟;二、自己已经老了病了,思亲想友,也渴望得到亲朋的关照,但却没有他们的丝毫音信。处境如此艰难,物质与精神双双缺失,哪还会有观景览胜的兴致,哪还能不感到悲观绝望呢?——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但原因后面更大的原因是,北方边关受到吐蕃侵扰,兵荒马乱,近段时期尤其吃紧,唐军节节败退,大有沦陷之势,所以我才从北方往南避难到了岳阳;所以我的亲朋才四处奔逃,失去了联系。此时,作者这才终于忍不住泪流满面。——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里作者的表现似乎很矛盾,他并不想直接标榜自己爱国忧民,先从个人与家庭的困苦说起,但个人的困苦又并未让他太伤感,起初甚至是乘兴而来的。直到最后想起国家的命运才泪水横流。何以如此?因为作者是一个现实主义的诗人,所有的思想与感受都要来自真实的生活,来自亲身的体会;作者又是一个心怀天下的诗人,不仅跨越空间想到了北方,还跨越时间想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