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阿拉伯诗人阿多尼斯:我…
房山现存128盘古碾获基…
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民间奇人一刀剪出400平…
《紫钗记》和《威尼斯商…
广西三江“侗乡鸟巢”获…
建筑设计师王澍威尼斯获…
牟定“万人左脚舞”成功…
毛泽东像章陈列馆开馆 …
八旬老人写百米长联颂世…
最新热门    
 
威尼斯中国群展回国办展 被评或有“镀金”嫌疑

时间:2014-03-25 17:13:12  来源:不详
去年6月开幕的第55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艺术家“组团”“扎堆”现象引发热议。近期,这些去年亮相威尼斯的中国展览纷纷班师回国,本月,中国馆展及两个平行展分别在北京[注: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温州、广州举办。回国办展,是否“镀金”好还乡?

有艺术评论人指出,到国际大展参展、获奖,然后被西方策展人看中,作品囤积多年后出手,价格飙升,几乎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家走红的不二法门。因此,当中国人熟悉了威尼斯的申报程序后,中国艺术家纷纷涌去威尼斯。对此,策展人王林表示,威尼斯在过去对中国当代艺术来说起到的作用,包括经济效应,有“镀金”的感觉。“上世纪90年代去的人回来后马上就成了代表人物或者在市场很有反响。”

而在策展人王春辰眼中,威尼斯双年展则是一把双刃剑。“威尼斯这个品牌本身具有足够的影响力,能引起广泛讨论,这对参加过的艺术家有影响,在声望和履历上有提高,对他多了一点认识,反过来说,如果他没有更多的作品;但也就不过如此,比如张晓刚、方力钧、岳敏君,他们并不是说参加了威尼斯就成为在市场表现上很好的人,而是因为他们不断地在各种场合参加展览、交流。1993年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中有些人,因为后来没继续做艺术,也就没什么知名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