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中国传统文化与包装设计…
济南刘家庄建筑工地发现…
广告公司设计师试用期工…
【安徽南湖书院】传统徽…
【安徽南湖书院】传统徽…
浅谈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
中西方传统建筑的民居文…
从北京奥运设计来解读设…
浅析传统艺术与现代产品…
世博会中国馆副总设计师…
最新热门    
 
建筑设计师王澍威尼斯获奖:中国建筑缺少传承

时间:2010-10-2 10:53:49  来源:不详

简洁的木料构筑成一个大的穹顶,亦中亦西。中国美院建筑学院院长王澍凭借“衰变的穹顶”,在第十二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颁奖典礼上获得特别荣誉奖,成为中国首位登上该展领奖台的建筑师。

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王澍指出,自己的建筑实践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运用到当代建筑中,但传承传统不是简单地传承,还是集中在建筑学创造性的传承上。

谈获奖

“穹顶”是西方的,逻辑是中国的

新京报:本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主题为“相逢于建筑”,你是怎么想到以“衰变的穹顶”的作品去参展?

王澍:今年的主题是人们相遇在建筑中。这个主题是让人们重新来讨论建筑原初性的状态和感觉。现在大家讨论的问题都特别技术化,远离了建筑的原初状态。我就想到了呈现这样的作品。

新京报:你作品中的“穹楼”是西方建筑特有的形式,这会给你的项目加分吗?

王澍:穹楼是我们研究中很重要的作品。我的项目呈现的形状是非常西方的建造形状,但其逻辑却不是欧洲的,是亚洲或者说中国的。

新京报:评审团赞许你的作品是可快速搭建与拆卸,建筑环境零负担的建造方式。

王澍:生态型、可持续建造是目前建筑界最热的问题。西方的探讨方式本质上是有问题的,因为它是用技术性的方式来做生态,能源消耗量并不低。我个人的看法是,依我们国家的现状,生态和可持续的第一原则就是节约;然后,在建造过程中,消耗资源较少,技术难度不应该太高,应该被最广大的建造者使用和接受。

新京报:你一直将自己的创作基于传统的中国建筑之上,你也被誉为“中国最具文人气质的建筑师”。但你认为现在的技术条件下已经与传统无关了,继承传统已经很难了?

王澍:传承传统还是集中在建筑学创造性的传承上。传统不会说话,它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用创造性的方式与传统对话,之后形成一种传承关系。中国建筑传统很重要的是工匠技术。很难想象,要是没有这种工匠技术,这个传统还能维系。今天我们做现代建筑的时候,一定要给传统工匠留出大量的活,大量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