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穿着一件质地精良的白衬衫,宝蓝色牛仔裤,黑白相间旅游鞋,气定神闲,既有一份艺术家的不羁,又兼一分学者的从容。“我喜欢精致,建筑设计师要追求精致才能设计好的作品。但是我吃的简单,因为忙,家里很少开伙,买一包米可以吃一年。”这是一个独具个性的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副总设计师倪阳。
中国馆美轮美奂的造型、先进的设计理念体现出了建筑的智慧。身为中国馆副总设计师,倪阳却认为这归功于集体的智慧:“参与意见的人多,修改的也多,中国馆已成为真正的集体创作了。”
倪阳教了记者一个逛中国馆的“诀窍”:在参观完中国馆49米层展区后,不要选择手扶梯下楼,而是从旁边的全景式光景坡道下楼,这样可以从不同角度俯瞰整个世博园。由于中国馆太热排队等候时间长,倪阳建议大家错开高峰期,因为中国馆永久保留,以后也可以参观。
男人都怕逛街,倪阳却说:“我比老婆都爱逛街。”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大到电器、小到一个装饰扣,倪阳都喜欢,“因为它们的设计、色彩都会给我灵感。”正在施工的希尔顿酒店外型就是倪阳看到一个礼品盒迸发灵感而设计的。
倪阳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就喜爱绘画,而且很有灵性。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毕业后,倪阳以专业第一名成绩,考上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设计大师佘畯南、莫伯治联合招收的研究生。当时何镜堂老师和林永祥老师带着他们几个研究生和佘院士、莫院士一起讨论,一起工作。其间,他参加日本举办的国际建筑设计竞赛并获奖。“没有这些老师的培养,也没有我的今天!”
研究生毕业后,倪阳留在华工建筑设计院工作。“我从底层做起,画平面图之类的。老师对我要求很严,有一次,一个简单的洗手间设计就修改了好几遍。这些工作非常锻炼人,没有这些积累,也不会有后面的作品。”
从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广交会琶洲会展中心、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南京侵华日军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希尔顿酒店、中美二战友谊公园、保利琶洲国际展览中心……到2010年的中国馆,这些赫赫有名的建筑后面承载着设计师倪阳的建筑梦想。“世博会是个很好的契机。在挑战和机遇的并存下,中国建筑师爆发了最强的生命力,它让我们贴近理想与真实,去成就大国建筑之梦!”倪阳说。
本报记者 吴春燕 通讯员 龚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