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海口民国元老故居成工地…
民国两大总统力挺世博会…
韩考古学家:韩国经常能…
老英雄忆南京解放:战士…
南京建世界最大仿古木帆…
南京将对30多国驻民国使…
南京将在世博会期间发行…
民国“妖妇摄魂”事件:…
南京风景区拟拆迁民国报…
《红楼梦》有消失的南京…
最新热门    
 
南京民国盐务署大楼“先拆后公示”被质疑

时间:2009-12-10  来源:中国江苏网-现代快报

  民国盐务署大楼:建于1933年至1934年,是国民政府盐务部门在南京的主要办公地点之一。1949年5月被收归国有,1952年10月起,免租拨借给南京市总工会使用至今,在拆除之前仍然保存有鲜明的民国建筑特色。

  11月24日,南京市总工会办公楼翻建项目设计方案在南京市规划局网站上公示,看起来不过是一座政府办公楼,但实际上它曾是国民政府的盐务署大楼。这项规划一旦通过,就意味着一座位于中山东路上的优秀民国建筑将彻底灭失。

  正当关心民国建筑的市民准备对这项公示提意见的时候,却发现这座民国建筑早已被拆成了一片瓦砾。在规划许可之前、在召开公开的专家论证会之前,这幢民国建筑能拆吗?既然“古董”房屋已拆,公示又有何意义?民国盐务署大楼翻建方案公示被指“作秀”。

  市民反映

  规划刚公示,老楼早已拆精光

  11月24日,南京市规划局网站悄然挂出“南京市总工会办公楼翻建项目设计方案批前公示”的消息,可是还不到一天,这则新公示就被别的事项迅速顶出了首页,到了一个不太起眼的页面里。

  11月25日,记者接到了一位读者的电话,他告知记者这则公示,并提供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公示期是从11月24日到30日,这是批前公示,也就是说,在30日之前规划没听完市民意见是肯定不会批许可证的。但这位读者去现场一看,该民国建筑已荡然无存,它早在四五个月前就被拆。

  “这是民国时期的盐务署大楼啊!它在中山东路上,与中央饭店、工商银行等民国建筑连成一线就更具有保护价值,这楼去年媒体还报道过,广泛讨论过它的价值,怎么说拆就拆?有没有专家论证?”这位读者还表示:这幢楼的使用单位是南京市总工会,相对于一些民营企业,应该会带头保护民国建筑才对,至少也应该谨慎决策、严格依照程序走,怎么会出现这种规划方案还没确定通过、楼就已经不见了的情况呢?“这样的公示简直就是糊弄老百姓!为错误的行为补一件合法外衣!”

  这位读者提出了三项质疑:一是拆除民国建筑究竟有没有专家论证,是哪个部门批准的?二是规划公示上说该楼“经南京市房屋安全鉴定处现场勘察和检测后建议拆除翻建”,“建议拆除”是否就是非拆不可,无法维修?三是“翻建”方案将原来的4-5层楼翻成6层楼,面积增加有无立项许可?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昨天来到了建设单位。

  建设方解释

  民国时建的,但“不是民国建筑”

  “这不是民国建筑,只能算民国时期建的建筑。”说起民国盐务署大楼,南京市总工会生产保护部部长刘方宁说,这个大楼早就是危楼了,而且已经超出了使用年限,和城市发展也不太协调。

  “你要说民国建筑,中山东路路头上的工商银行才漂亮,我们这幢楼四周破烂不堪,一点也没有民国建筑壮观宏伟的感觉。关键问题是,这个大楼白蚁肆虐,结构也已经不稳了。”刘方宁介绍,“今年四五月份,我们请了白蚁防治研究所的专家来治理,但白蚁实在太多了,专家还往墙缝里灌药水。”

  刘方宁告诉记者:一般建筑的寿命是70年,这幢大楼已经过了70年大限,超出了设计使用寿命。“我们要考虑100多号职工的生命安全啊!”

  民国建筑大多都是1930年代建的,距今都超过70年寿命,难不成全拆了?房产部门鉴定其为危房,难道就只有拆除一条出路?不能像文物一样落架维修、原样修缮吗?必须拆除的结论究竟是哪个部门、哪些专家做出的呢?对记者提出的一系列疑问,刘方宁表示:“必须拆除这个结论不是我们能做出的,是通过专家委员会论证的。”但这个专家委员会的成员构成以及是哪个部门牵头组织的论证?刘方宁表示“我今年才接手,不清楚。”

  至于为什么没有规划部门的许可证就已经拆楼,刘方宁表示:拆的时候已有立项,上半年就立项了。但记者了解到,立项只是一个项目的最初手续,要正式开工还必须有规划、建设等部门发的许可证才行。

  记者调查

  要改造,所以没能进“民国建筑保护名录”?

  这幢楼只是民国时期建的楼,不是民国建筑?不具有保护价值?已经跟不上南京城市发展的需要?建设单位的话让人大吃一惊。

  记者从规划部门了解到,南京自从1988年就开始调研民国建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