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海口民国元老故居成工地…
南京将对30多国驻民国使…
民国“妖妇摄魂”事件:…
南京风景区拟拆迁民国报…
山西婚俗变迁:清初聘礼…
2010年中国两会全国政协…
重庆发现13张民国时期渝…
3月两大天象:土星冲日…
网络文学面临两大问题:…
2009年网络文学综述:面…
最新热门    
 
民国两大总统力挺世博会 茅台1915年一摔成名

时间:2010-4-26 11:28:27  来源:京华时报

  1915年,新成立不久的中华民国(北洋政府)首次派团参加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这次博览会上,中国创下了几个之最:展品的数量最多,展馆占地面积最大,获奖展品最多。国人至今耳熟能详的茅台酒、泸州老窖也都是在此次博览会上崭露头角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被称为是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参加世博会最成功的一届。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届世博会得到了民国两位大总统的支持,而代表团主要负责人陈琪更是被誉为“中国世博第一人”。

  -展品介绍

  茅台酒一摔成名

  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中国的酒瓶子“外貌丑陋”,都是土里土气的褐色陶罐,此外所有酒类都被安置在农业馆,结果这些夹杂在棉花、大豆中间的陶罐长时间无人问津。

  为了扩大中国酒类的影响,陈琪提议将酒类从农业馆移到参观人气很好的食品馆内。这一天,工作人员在移动酒类的过程中,不小心摔破了一罐酒。这个摔碎的酒坛里装的正是茅台酒,其散发出来的酒香,引得过往的游客纷至沓来、啧啧称赞。陈琪见状,当即让大家取几个空瓶子,敞开盖子,并把酒倒入其中,供人品尝,结果中国农业馆前一下子热闹起来。

  就这样,原本名气不大的茅台,被授予了“荣誉奖章”,从此扬名中外。有意思的是,荣誉奖只是二等奖。为中国捧回一等奖(大奖)的,却是泸州老窖等另外五种名酒。

  1

  两位大总统支持

  孙中山承诺,一旦政治走向正规,就将派团参加。数天之后,清帝退位,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也表示,中国政府会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

  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实际上“名不副实”,它并不是在巴拿马召开,而是在美国的旧金山举办。1903年美国与巴拿马签订条约,取得了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1911年,美国决定于巴拿马运河1915年落成之际,在旧金山市举办全世界的博览会以示庆祝。

  然而1911年的中国正值辛亥革命之际,清廷和革命政府南北对峙,美国希望确定中国这个东方大国参加巴拿马博览会,但又无法确定参会的主权代表。为此,美国方面于1911年底派遣旧金山著名商人罗伯特·大莱(RobertDollar)以私人身份访华。

  大莱于1912年2月初拜访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孙中山向他承诺:“一旦政治走向正规,就将派团参加。”数天之后,清帝下诏退位,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宣布就任临时大总统。而美国政府则于1912年3月,以塔夫托总统的名义,向中华民国发出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正式邀请书。

  1913年5月,当美国正式承认中华民国后不到半个月,袁世凯便表示,中国政府会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并决定由农商部筹备参赛事宜。

  2

  陈琪从小接受的是传统教育,但他却放弃了传统的科举制,而选择了新式学堂。1904年,他作为清廷随员赴美国参加圣路易斯博览会,从这时起他便开始与博览会结下了不解之缘。

  陈琪受命组团

  1913年6月,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任命原南洋劝业会总办陈琪为赴美赛会监督并兼任筹备巴拿马赛会事务局局长,这一年陈琪35岁,他受命组团赴美参加巴拿马赛会并非偶然。

  南洋劝业会是我国第一个国内博览会组织,陈琪正是该会的发起人和主要筹办者。陈琪从小接受的是传统教育,童子试和秀才考试都是第一名,但他却放弃了传统的科举制,而选择了新式学堂,并通过3年课余时间自学掌握了英语。1904年,他作为清廷随员赴美国参加圣路易斯博览会,从这时起他便与博览会结下了不解之缘。

  陈琪在圣路易斯对博览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新时代已从‘兵战’转向‘商战’”的深刻认识。他说,“兵战”失利弱国,“商战”失败则弱民,“国弱尚可图存,民弱难以复振”。他认为,振兴工商业是强民的当务之急,而广泛的商品展览比赛则是振兴工商业收效最快的办法。

  除了对博览会的认识外,陈琪也深深感受到了世界对贫弱中国的歧视。他在圣路易斯博览会美术馆中看到一幅德国油画,内容是德国某伯爵在八国联军侵华时率军抵达张家口,清廷当地官员站在路旁对他点头哈腰,而这名官员的随从一个个更是衣衫不整、丑态鄙陋。陈琪看完画后羞愧、愤怒百感交集,竟然一下子“汗流浃背”。

  陈琪回国后,不但将圣路易斯博览会的见识结集成书,更是多方奔走,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