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学者的素质
法律专家:经营网站 守…
学者:张娜拉圈钱属常态…
专家:《蒙娜丽莎》与50…
中美学者发现最古老恐爪…
学者研究显示:当年美英…
学者:无创新、不懂营销…
网友评选“年度汉字” …
沈阳专家复原“龙袍干尸…
专家:中国图书馆事业进…
最新热门    
 
专家学者探讨中国文化“软实力”

时间:2009-12-15 11:34:49  来源:光明日报
组成部分。增强新闻媒体的有效传播能力,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从新闻角度提高文化软实力需做如下努力:

  第一,推进战略重组,实行强强联手,打造若干国际知名的新闻传媒集团。据统计,目前世界九大传媒集团,控制了全球50家传媒公司和95%的世界传媒市场。同时,西方发达国家一些大的传媒集团还实现了各种媒体优势互补,信息资源多重开发、多重利用、高度共享。我国目前尚未产生这种世界级的新闻传媒集团。要改变这种状况,须按照强强联手、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战略重组,逐步实现由国内发展为主、兼顾国际向国内国际并重发展转变,尽快建设若干语种多、受众广、信息量大、影响力强、覆盖全球,在国际范围内有较高知名度的新闻传媒集团。

  第二,研究国外受众,改进传播手段,增强对外传播的吸引力、影响力。这是新闻媒体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有效传播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为此,需要加强对国外受众的阅读心理、接受习惯以及兴趣需求的研究,弄清他们需要了解什么信息,希望得到什么帮助;知道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不感兴趣。在此基础上创新对外传播的方式方法,运用国外受众听得懂、易接受的方式和语言进行新闻和信息传播,用事实说话、用专家说话、用当事人说话,把我们的立场和观点寓于对事实的客观报道之中,真正使我们的新闻信息能够吸引和影响国外受众。

  第三,增强应变能力,抢占发布先机,掌握国际舆论的主动权。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媒体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哪家媒体具有先人一步的快速反应能力,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发布新闻和信息,其实现有效传播的能力就越强,就越能掌握舆论的主动权。在去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今年新疆乌鲁木齐“7·5”事件等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我国新闻媒体反应迅速、行动有力,抢在西方媒体之前向世界发布了相关新闻和信息,保证了信息的及时、公开、透明,掌握了国际舆论的话语权、主动权,也赢得了国际舆论的尊重和好评。

  第四,利用新兴媒体,加强管理引导,占领网上信息和舆论高地。网络等新兴媒体具有受众多、传播快、覆盖面广、无国界性等特征,是实现新闻信息有效传播、影响国际舆论的重要方式和途径。近年来,我国网上舆论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越来越大。应充分利用我国网民数量已居世界第一,网络技术和网络媒体发展迅猛等优势,加强网上信息传播、加大网络舆论的管理引导,占领网上信息和舆论高地,通过网络来宣传国家形象、表达国民意愿、影响国际舆论。

  第五,开发人才资源,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提高媒体的有效传播能力,打造国际一流媒体,离不开一大批具有很强核心竞争力的媒体从业人员。加强传媒业人才队伍建设,主要应大力培养三类人才,即高级采编人才、管理经营策划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从很大程度上说,这三类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将直接决定我国新闻媒体有效传播能力的强弱。

  推进理论创新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 高翔

  学术思想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精华和集中体现。学术思想以其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形态,以其精深广博的智慧累积,构成了文化的最核心组成部分。

  环顾当今学界,传统与现代并存,中学与西学互动,诸家之说,蜂出并作,各执一端,崇其所善。我认为,筹划当代中国文化的建构,实现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应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前提。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当代文化的旗帜和灵魂,自从马克思主义学术在中国兴起,中国人对社会、对历史的看法就为之一新。马克思主义特有的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分清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什么是与历史进步潮流相一致的先进思想,什么是与历史发展趋势相背离的落后因素指明了方向。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很难进入社会历史的深处。

  推进理论创新,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一个时代的理论高度,决定了文明的发达程度。要加强和提升当代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必须推动理论创新,形成一批反映时代和历史发展规律、具有深刻感召力和影响力的新思想、新观念。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必须与时俱进。大胆推进理论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实现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当代中国文化具备更大影响力和感召力的基本前提。

  看不到时代的变化,不能以发展的眼光对待马克思主义,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本身就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具有最广阔的胸怀和包容能力,它善于通过批判的方法,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一切思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