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北京青年设计师林瀚作品…
尧帝民间寻访继位贤人 …
玉皇大帝太过窝囊?农民…
屈原故里寻访屈原后裔发…
教育部基金补助学校推动…
青年志愿者活动工作总结…
扶持青年创新创业  促进…
高校青年学生落实科学发…
二战后美国青年一代的人…
从青年文化消费解析青年…
最新热门    
 
寻访青年毛泽东在北京宣南曾经的足迹(组图)

时间:2009-12-23 12:03:33  来源:北京青年报
济在京友人在法源寺设祭追悼,许多人送了挽联。蔡元培的挽联中写道:学不厌,教不倦,本校失此良师。概括了杨昌济勤奋的一生。

  有“京城第一古刹”之称的法源寺,在宣武区南横西街以北。法源寺始建于唐代。唐贞观十九年(645年)春,唐太宗李世民率军亲征高丽,他将幽州作为兵马粮草集结地。当年冬天返回幽州时,为悼念阵亡将士,下令在幽州建造一座寺庙,命名为悯忠寺。寺院的建造拖延了几十年,直至女皇武则天登封元年(696年)才建成。公元 845年,唐武宗下令毁弃天下佛寺数千处,遣散僧人数十万,史称“武宗灭佛”,悯忠寺成为幽州地区仅存的一座寺庙。然而公元882年的一场大火,几乎将悯忠寺毁于一旦。十年后,驻守幽州的节度使李匡威重建悯忠寺,并增建了一座面阔七间、上下三层的悯忠阁,在幽州城中倍感雄伟,留下了“悯忠高阁,去天一握” 的民谚。

  辽代,由于天灾人祸,悯忠寺多次毁圮,又多次重修。辽咸雍六年(1070年)奉诏修复,改称大悯忠寺,基本形成了今日规模和格局。明正统二年(1437年),寺僧相瑢法师募资进行修葺,易名为崇福寺。

  满清立国后,朝廷崇戒律,在该寺设戒坛,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称法源寺。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法源寺应诏再次整修,竣工后乾隆皇帝亲自来到法源寺,御书“法海真源”匾额,此匾现仍挂在大雄宝殿上,并在寺内写下了“最古燕京寺,由来称悯忠”的诗句,称颂了法源寺为京城第一古刹的地位。清代皇帝对法源寺极为重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位皇帝,都为寺院题写过匾额、对联、碑文。现在的法源寺格局仍保留着清代重修后的样式。

  清末民初法源寺成为北京最大的停灵寺院之一。戊戌六君子被杀后,谭嗣同等曾停灵法源寺内。

  法源寺还以花事著名,早年是海棠,后来是丁香名冠京城。清代的宣南诗社经常来这里赏花,康、乾以后诗人的诗集,有不少有关法源寺花事的诗。林则徐、纪晓岚、龚自珍等都曾留下过足迹和诗篇。当每年春末几千株丁香盛开时,这里是一片香雪海。1914年,法源寺曾举办过百人赏丁香诗会。1924年4月,诗人徐志摹也曾陪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寺赏丁香。

  新中国成立后,对法源寺进行过多次修缮。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传佛教重点寺院。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早在1956年就将中国佛学院设于寺内,1980年又于寺内建立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使之成为佛教文化与佛学研究的中心之一。

  青年毛泽东在宣南的这些足迹,为岁月刻下了深深的年轮。

  -文并摄影/陈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