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一般知识分子多会受冲击,而如吾师钱仲联先生这样的“反动学术权威”则更遭劫难。钱仲老生性比较豁达,晚年与我叙谈时,我曾问及“文革”时先生的遭遇,对于自己所受的皮肉之苦,他一笑而已,并未耿耿于怀;但对其失去所珍藏的三宝之事却痛心疾首,连叹:“交关可惜,交关可惜!”
此三件珍藏为一画、一稿、一信。
一画为黄宾虹先生于1937年,为而立之年的钱仲老所绘之《梦苕庵图》。是年钱仲老在无锡国学专科学校任教。卢沟桥炮响,上海沦陷后,无锡国专于11月西撤,流转于长沙、湘乡、桂林等处赁屋开课。钱仲老祖籍浙江湖州,与其出生地常熟隔湖而望,但因故一直未能“寻根”,故甚思念故土,乃藉友人黄宾虹作图描绘发源于天目山流经湖州而汇入太湖的苕、霅二水,以使清远的故乡水于卧游时汩汩流过,可望梅止渴。图成后,钱先生大喜,题诗二首于上。其一云:“清远吴兴水,先人此闭关。移家嗟葛令,乞墅又东山。越纽书随劫,吴趋梦未闲。永怀天目乳,何日鹤飞还?”首联写先辈曾居住吴兴(今湖州),颔联写后辈移家至苏州,颈联转写自己离乡而梦念祖籍,尾联抒发何时回乡的期盼。同时还邀夏敬观先生题五古一首,张尔田先生填《念奴娇·仲联依其大母占籍虞山绘梦苕庵图属题效吴蔡体赋此》。黄宾虹系近现代国画大师,与齐白石齐名,有“南齐北黄”之目。黄原籍安徽歙县,出生于浙江金华。1907年后居上海三十年。1937年6月由上海迁居北平,被聘为故宫古物鉴定委员。兼任国画研究院导师及北平艺专教授。黄宾虹赠钱仲老之画作,当为钱仲老是年生日(9月6日)前后尚未西撤时所作。夏敬观,近代诗人、词人,江西新建人,光绪二十年(1894)举人,为著名经学家皮锡瑞弟子,精通经史,民国初年曾任浙江教育厅厅长。不久隐居上海,晚岁以鬻画自给。张尔田,浙江杭州人,近代历史学家、词人,出身于官宦世家,1914年参与撰写《清史稿》,主撰《乐志》,后任北大教授,晚年为燕京大学国学总导师,以词闻名。黄宾虹的丹青与诸名家诗词相配,堪称珠联璧合。可惜这幅名家国画精品,连带名家所题诗词手迹在十年动乱中被狂热分子抄走,如“鹤飞”而不“还”矣。
一稿为钱仲联先生20世纪40年代于上海国专分校任教时所撰。此阶段钱仲老除了笺注沈曾植《海日楼诗集》十四卷,撰《吴梅村诗补笺》等外,还有为清初大诗人钱谦益《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的钱曾注释所作的补笺书稿。钱曾的注本虽有首创之功,但错注、漏注亦不少。钱先生作补笺,自称“补笺曾注所未及及注错之处,特别是对钱氏抗清事迹体现在诗中的,发微探隐,有的还超出金鹤冲《年谱》、陈寅恪《柳如是别传》之外”,可见钱仲老对此稿十分重视,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凝聚着钱仲老多年的心血。然而未及问世,亦在“文革”中被鼠辈窃去,至今下落不明。钱仲老后于上世纪90年代曾说,手头虽有些杂乱底稿,但人已年迈,没有精力去重加撰写了。此稿若未被窃,上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陆续出版的由钱仲老校点笺注的《初学集》、《有学集》,面目当有很大不同。
一信为陈毅1961年写给钱仲联先生的一封论诗长信。是年大学者郭绍虞先生主编全国高校教材《中国历代文论选》,特邀钱仲联、夏承焘、马茂元等诸位知名学者合作。于是大学者们同住上海国际饭店,共商教材编写事宜。闲暇之际,钱先生时发诗兴,乃挥毫公诸报端。钱先生15岁即写诗,早年学王、孟,吟咏山水;后有古体长篇发于《申报》副刊,黄炎培读后拍案叫绝,诗人金天羽亦誉为“才雄骨秀,独出冠时”。可见钱先生古体诗功底之深厚。先生诗发表后,不料为“将军本色是诗人”的陈毅读到,大加赞赏。时陈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借由北京送别外宾至上海之便,专门莅临国际饭店会晤钱先生。二人谈诗论文,十分投机,畅叙达半日之久。临别时,陈毅还请钱先生将其学术著作寄至北京国务院。陈毅回京收到赠书后,热情洋溢地亲笔回复了一封长信,详论近代诗歌,并对钱先生的学问与诗才予以高度评价,鼓励钱先生多多写诗论文。钱先生视此信如同珍宝,小心珍藏。未料“文革”中仍被抄出,即此而杳无踪影。
钱仲老的三件珍藏我想应该还在人世。可惜到今年12月,吾师仙逝已六周年矣,思绪至此,不禁黯然神伤。
王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