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墓惊现安阳,千古之谜终被破解。2009年12月27日省文物局在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使该消息迅速成为爆炸性新闻,不胫而走。
然而,随之而来的也有不少质疑声:千年疑案,历史上有不少人为此穷尽一生也一无所获,而今,从国家文物局批准抢救性发掘到最终定案,只有短短一年时间,其间经历了哪些坎坷?谁是幕后的重要推手?考古专家究竟又是通过哪些证据来最终验证“东汉墓”就是曹操墓的真身?如何看待眼下来自方方面面的质疑?
连日来,记者专程走访了相关人士和专家,对曹操墓的发掘、发现过程进行了梳理,告诉你新闻背后的新闻。
鲁潜墓志 掀起涟漪
一代枭雄曹操,身葬何地?长期以来众说纷纭,有“漳河水底说”,“安徽亳州说”,也有“河南许昌说”,“河南安阳说”,更有“七十二疑冢”流传甚广。
议论在持续,传说在持续,与此同时,位于我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的一座古墓,却时有被盗事件发生。
“过去那里是片荒芜高地,常有盗墓贼出入,但村里人都不在意。”接受采访时,村民笑着告诉记者。
上世纪70年代末到2004年的20多年间,西高穴村村西的一砖窑场,常到村南高地取土,而取土处就在古墓附近。
西高穴村最初进入考古人员的视野是在1998年。那年,村民徐玉超在村南取土时挖出了一块墓志,上有铭文云:“墓在高决桥陌西行一千四百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北回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经专家考证,此墓志主人为后赵大仆卿驸马都尉鲁潜,后赵距离曹操去世时间不过100多年,其中的魏武帝莫不就是后汉时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果真如此,曹操墓的方位不就一清二楚了吗?
然而,专家经过鉴定称,从墓志碑周身残存的泥土来看,碑石显然是经过移动的,也就是说,墓志碑有可能是盗墓贼在盗墓过程中遗弃的。这样,曹操墓的方位就依然难以确定。
不过,此事却因此引起一部分考古专家的兴趣,不少人慕名而来,并把这个原没有名字古墓穴称作“东汉墓”。
由于没有相关部门的许可和支持,“东汉墓”无人发掘,热闹了一阵后又归于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