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洪晃微博直播庭审 首当…
没了BT下载咋活?网友上…
老翻译感怀翻译往事:“…
市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工…
盘点2008“最”八卦房产…
八卦与识人智慧:乾――…
婚姻危险期
楼市最危险时刻已经过去
中国泸沽湖——“最后的…
“最后一个中国古典抒情…
最新热门    
 
“最危险女人”胡舒立:新闻是危险的愉悦

时间:2010-1-4 23:32: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国证券报》等三大报上发表严正声明,对《财经》施压。为此,胡舒立寸步不让予以反驳:“我觉得媒体的批评权、公众的知情权远远大于利益集团自赋的或他赋的历史使命。”

  《银广夏陷阱》则更像是新闻专业主义的胜利。这个大型上市公司的骗局被揭开,只缘于一位年轻的《财经》记者在浏览海关记录时发现的一张可疑单据。后经过《财经》一年的跟踪调查,胡舒立用“铁证”向老板保证报道的真实和准确。十足的把握也直接促成了这篇有政治风险的报道得以公开示人——王波明第一次在出刊前给他的老朋友、时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的王岐山打电话,后者问:“这则报道是真实的吗?如果是真的,那就出吧。”报道刊出几小时后,银广夏的股票被停牌,公司高管们先后被送进了监狱。

  “独立、独家、独到”的办刊方针,锋芒毕露的报道,让《财经》和胡舒立在业界的名声扶摇直上。但成名的代价也很巨大,《财经》的总编辑王波明不得不密集地应对“道歉”“被斥责”“被撤广告”的尴尬局面。每到这时,他只能跟对方解释:他只是拥有这本杂志,但是不能干涉编辑的决定。

  胡舒立时代的《财经》,在老板的助力下,影响力跃升疾速,一年一度的《财经》峰会能邀请到政界、商界、学界的要人和精英,号召力在国内无人能望其项背;与此同时,其国际声誉也远超国内同行,在中国媒体普遍弱势的国际话语领域赢得了一席之地:《财经》凭借SARS系列调查报道,获“2003年度杰出国际调查新闻奖”荣誉提名奖;同年,胡舒立被《世界新闻评论》授予“年度国际编辑”的称号。

  胡舒立独立意志的媒体理想在《财经》身上暂告一段落。她之本意,是建立一本为中国改革进程守望的杂志,以监督作为积极的推动改革的力量。

  “《财经》是一只啄木鸟,永远在敲打一棵树,不是为了把树击倒,而是为了让它长得更直。”

  胡舒立的名言广为流传。如今的她转战中山大学,为中国未来打造优秀的记者。

  伴随《财经》杂志诞生的《财经》奖学金,到今年也有了11届学员,作为其主持者,胡舒立办培训的初衷或许更适用于她现在的职业——大学教师:“就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嘛,为新闻业整体做些事。”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