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首届“傅雷翻译出版奖”…
还原“东方左尔格”阎宝…
简述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双…
通过《易经》解读翻译的…
中国散文翻译的新收获—…
诗歌翻译中的形与神
佛经翻译家玄奘与铜川玉…
关于“族群”与“民族”…
严复的翻译:近百年来中…
唐诗在美国的翻译与接受
最新热门    
 
老翻译感怀翻译往事:“最最最强烈抗议”怎么翻?

时间:2009-12-5 11:28:30  来源:浙江日报

  在北京刚召开的中国翻译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新老翻译们欢聚一堂,畅叙昨天、今天和明天。翻译虽然不是创造性的劳动,虽然永远是一名配角,但它是不可或缺的桥梁和纽带。在这个世界日益成为密集交往的“地球村”时,翻译的作用尤其显得重要。

  在北京刚召开的中国翻译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新老翻译们欢聚一堂,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翻译事业的甜酸苦辣,展望未来的光明前景,与会者时而畅怀大笑,时而颌首沉思。窗外,雪花纷飞;室内,热气腾腾。翻译本是幕后工作者,但一些著名的翻译工作者曾因见证了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而让普通人也记住了他们的面孔,如唐闻生、李肇星、吴建民、施燕华等。浙江省的英、法、德语翻译代表也在本次大会上获得了同行的很高认同。

  感怀于翻译的往事

  在全国翻译大会上,第一个发言的施燕华是一名资深外交官、翻译。她曾是外交部翻译室主任、中国驻卢森堡大使。上世纪70至80年代,她曾长期为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英文翻译。全国翻译大会的开幕式是11月11日,这个日子使她回忆起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初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一件趣事。1971年的11月11日,中国代表团抵达美国,所住酒店对面的高楼挂出很大的条幅,写着Season's Greetings,落款 from the running dogs of U. S. imperialism,即“来自美帝国主义走狗们的问好”,这让他们领教了美国人的特殊幽默感。因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正处于红色浪潮之中。大街小巷都是“打倒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标语。这些标语和口号的照片也上了美国的报纸。于是,美国人知道了红色中国送给他们的称谓──“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在中国代表团到来之际,他们就挂出了这么一个大条幅,让大家一见之下笑不可抑。

  施大使还回忆了中国翻译逐步与国际接轨的经历。她说,当时的翻译完全按照中国的国内政治思路来,比如“最最最强烈抗议”,英文中本没有相应的说法,外交部的翻译室就给创造出了完全中国特色的译法:“strongest strongest strongest against…”惹得在场的青年翻译们捧腹大笑。施大使说,后来中国与国际慢慢接轨后,外交部的翻译开始强调以别人听得懂的方式来翻译,而且翻译可以根据语境灵活翻译。当施大使谈到的老一辈翻译家们的工作精神时,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翻译。板门店谈判时,中方根本没有速记员,是翻译兼任速记的。但翻译们都没有学过速记,于是一些老同志去书店买来一本速记的书,边学边干,出色地完成了谈判的翻译任务。在总结新中国60年来的科技翻译时,发言的代表谈到一些默默无闻为科技翻译奉献青春的老翻译工作者,有些人几十年来翻译了数以亿计的科技资料,但他们的名字和面孔永远都不为人所知,他们永远只是幕后辛劳的工作者,为国家为事业奉献了一切,全场翻译听了都为之肃然动容。

  徜徉于德语的小径

  浙江大学人文学部主任范捷平教授,虽然担负了浙大人文学部主任的领导职务,但他衷心热爱的是自己的德语专业和翻译事业。他曾是文化部《北京周报》编辑,1987年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留学,1993年获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文学理论、汉学硕士学位。随后师从柏林工业大学文学研究所 H.D.Zimmermann教授和语言文化研究所U.Steinmueller教授从事文学和文化学研究。1996年获得柏林工大哲学博士学位。此后在柏林工大教育系外语教学研究所任教。2000年12月回浙江大学,任人文学部主任。他是全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理事、浙江省翻译学会会长,最近当选为中国翻译协会常务理事。他是瑞士作家罗伯特·瓦尔泽的翻译者与研究者,在这位富有造诣的学者眼中,着手翻译一位作家的作品意味着对作家全面深入的了解与剖析。

  1956年的圣诞节,罗伯特·瓦尔泽(Robert Walser)在瑞士赫利萨精神病院用完午餐之后,跟往常一样独自外出散步。外面在下雪,瓦尔泽在雪中经过火车站,树林,他向一片废墟走去。途中,他突然身子一滑,摔倒在地上,从此之后就再也没有起来。“若干时间之后瓦尔泽先被一只猎狗发觉,接着是附近的农民,然后是整个世界”。范捷平先生在他的译著《散步》中,最后用这样的一句话间接地概括了这名作家生前的失意、凄苦,以及死后他对整个西方现代文学的影响。

  《罗伯特·冯·贡腾》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