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曹文轩:当下儿童文学充…
《蜗居》:给当下树立可…
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
论萨特的“文学介入说”…
直面当下人生,走向实践…
茅盾在当下中国的意义
发见意识与担当精神 —…
最新热门    
 
当下影评的忧思

时间:2010-1-8 11:12:22  来源:人民日报

  拓宽银幕上下的交流 当下影评的忧思

  电影评论,本是电影艺术发展中一个关键的环节;但毋庸讳言,当今的电影评论远离了当年那种火热而强烈的影响力。这让人在关切与忧思中感到一丝不安。由此,让人想到中国电影重要的评论家钟惦棐先生,长达50年之久,他以敏锐、深刻的思考,对于中国电影不仅在宏观方面进行论述,而且从微观方面进行解剖,清朗通透、鞭辟入里,今天依然发人深思,备受启迪。钟老曾反复强调两个方面坚持的立场,“一是电影必须成为电影的”,“二是电影必须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因为,观众在电影中处于权威的地位,无视观众的意向,是注定行不通的。从根本意义上,没有观众,电影的制作,既不可能、也无必要。观众实为电影安身立命之本,而影评,正是从观众视角对于电影的评判。

  电影这一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就在于观众对于银幕形象的接受是直接的,因而,在影院里,有泣之而成声,散场而不语的;有影院一片活跃,笑声连续不断的;有聚精会神,屏息长叹的;当然也有银幕内外各言其言,或漠然“抽签”而去,或终场嘲笑不已的。这些不同情况的发生,其内在根源是电影和观众发生怎样的联系。而观众对于它的态度是热爱,是漠然,还是厌烦,又自然归结到电影是否把观众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终结点这一本质问题。观众,就是电影的文化实际,离开这个实际,无论什么鸿篇巨制、高谈阔论,都将失去依据。

  电影应对着受众急迫的精神需求,其前提必然是真实的、真切的、真诚的,而其对于现实观众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钟老曾概括了电影的价值三论:发人深思的认识价值、匠心独运的审美价值、令人开心的娱乐价值;并且一针见血地指明,非如是则将宣告电影的死亡。细细想来,此言确为至理。如果一部影片既不能让观者获得新的认识,又不能满足观者艺术欣赏的审美愉悦,再不具备令人身心得以放松的娱乐效果,恐怕也只能走向死亡了。

  一部影片生命力的强弱,固然在于影片的思想与艺术质量;但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和标准,即是否开拓了银幕上下的交流。广大观众对于电影的接受具有可以称为卓越的才智,他们不仅会神情专注地观看电影;也会深入浅出地评说电影。我们可能都经历过这样的情景:友人相聚时,热烈地评说电影;师生谈论时,热烈地辨析电影;乃至在出租车上,在理发店里,在候诊室中,在各种公共场合,最普通的无名大众,常常热烈地展开着电影评论。钟老就曾在他的文章里具体描绘了住院方数日,便有两位护士找他评电影,这些被钟老称之为“地下电影评论”的评说,虽然只有三言两语,倒像是“经”,够人琢磨一阵子,可谓言简意赅,朴实中肯;可惜的是,大量精彩的来自观众的热诚点评,难以见诸报刊。因此,我们的电影人,不论在创作构思起始,抑或在影片创作过程中,乃至在创作完成之后,实在需要把与观众的交流纳入自己的自觉意识之中。

  黄会林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