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美术…
复旦大学古籍所教授:曹…
64岁退休大学副教授当上…
云南大理红龙井酒店
中国散文翻译的新收获—…
文学鉴赏的主观性与文学…
学术自由、大学自治与教…
张华教授评王崧舟《一夜…
杜维运教授访谈录
亚洲的普遍性想象与中国…
最新热门    
 
南大教授:三重力量在挤压当下文学的发展空间

时间:2010-1-21 11:50:38  来源:辽宁日报

  他们这样说:中国作家的价值观存在问题。当下的文学界,对文学作品的考察更多的是从技术层面出发,站在商品化的角度,还有其他很多非文学标准的因素。《红楼梦》什么时候畅销过?莫言的市场化已经很厉害了。中国的作家不缺少才华,不缺少聪明,也不缺少灵气,他们缺少的是一种情怀,一种人文情怀,缺少的是执著地关注人的命运的精神……当下,我们的作家写作,很多都是平面化的,他们不是对中国的文学史陌生,就是对世界的文学史陌生。……

  毕飞宇的《推拿》过于注重市场需求,苏童的《河岸》后半部分旁枝逸出,中国作家的价值观存在问题

  丁帆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作家或多或少地受到消费文学、商品文化的冲击,写作时总不自觉地考虑潜在的市场需求,考虑影视的效果,因为他们要二次出售,卖给电影、电视……当下的中国文学仿佛进入了一个怪圈,其怪圈是先生产电视剧,然后回过头来再写小说,这种次序差是违反艺术规律的。这个是当下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

  “除了网络文学之外,新世纪以来的文学,从形式审美这个角度来说,是更加圆熟了,但是,我要强调的是,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作家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消费文化、商品经济的冲击,他们作为写作个体的自觉表达意识减弱了,依附于潜在的市场,个体的自由受到了限制。 ”丁帆认为,当下的中国文学仿佛进入了一个怪圈,他说:“视觉艺术的冲击力是巨大的,其怪圈是先生产电视剧,然后回过头来再写小说,这种次序差是违反艺术规律的。我们说,通常应该是先有小说,然后再改编为影视作品,但是,现在却是先建立视觉效果,然后重新创作,也就是先把市场摆了进去。这个是当下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很多著名作家在创作的时候都不得不考虑潜在的市场。 ”

  丁帆 当下的文学界,对文学作品的考察更多的是从技术层面出发,站在商品化的角度,还有其他很多非文学标准的因素。

  丁帆以两位江苏著名作家为例,一位是毕飞宇,一位是苏童。他认为毕飞宇的《玉米》系列写得非常好,目前,最令他寄予希望的是毕飞宇的长篇《平原》,“《平原》里对人性的释放、人的本我的释放、人的社会存在的释放应该说是比较到位的,不过,恰恰这样的作品却并不被文学界所重视。因为当下的文学界,对文学作品的考察更多是从技术层面出发,站在商品化的角度,还有其他很多非文学标准的因素。 ”而丁帆认为不如《平原》的毕飞宇的另一部长篇小说 《推拿》却得到了更多的重视,成为评论的焦点。 “如果站在一个真正的学者的角度来观察的话,《平原》更有人性的张力,而《推拿》就时时可以看出作者过于注重潜在的市场的需求。当下,几乎每一位作家在创作的时候,都或多或少地暗含着这样的意图。尤其是在写性的时候,在小说场景的设置、人物细节的设置等方面,作家都会考虑影视的效果、视觉的效果,因为他们要二次出售,要卖给电影、电视。 ”

  丁帆 苏童的《河岸》,我一开始看的时候非常兴奋,其鲁迅的笔法深深地震撼了我,但是看到不到一半,笔锋就转掉了。他忽略了那个特殊环境当中的特殊人物,把那个时段的人和物都喜剧化了,这是我觉得非常可惜的。

  而对于苏童的新作《河岸》在思想穿透力上的递减,丁帆坦言感到非常可惜。 “苏童的《河岸》,我一开始看的时候非常兴奋,其鲁迅的笔法深深地震撼了我,但是看到不到一半,笔锋就转掉了。苏童在中国被誉为是纯粹的审美派的作家,但是,他在写这部作品的时候,对‘文革’的表述,一开始是能够真正进入揭示‘文革’本质的轨道,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人物的身上看到,但是,为什么后来就旁枝逸出了呢?作者是不是真的走进了主人公的心灵当中去,把他放到那个特殊时代的境遇中去塑造呢?显然没有。他忽略了那个特殊环境当中的特殊人物。苏童是无意识的,因为他在‘文革’时代还很小,对‘文革’的理解,除了感性认识不深刻之外,更多的还是理性的理解不透彻,也就是对‘文革’的本质还没有深入了解,最后把那个时段的人和物都喜剧化了,这是我觉得非常可惜的——这部作品本来是可以成为百年经典的。 ”

  丁帆 贾平凹最好的作品仍然是《废都》,这个作品好就好在,不需要更多的价值判断,就可以看到旧知识分子在商品文化时代的精神断裂。但是,《废都》在人性的张扬、对人的主体的表现方面,还是不够。 《废都》缺少了一些自我人文价值判断的穿透力,但是,它仍然是20世纪文学创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作品,它的地位要比《秦腔》高得多。

  此外,价值判断的游移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作家的一个通病。丁帆还提到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