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孔子》刻意渲染“绯闻…
《孔子》凭什么让《阿凡…
西安重现腊祭文化 汉服…
《孔子》是用来补课而非…
孔子俨然成了一位影视明…
《孔子》:一出早已失败…
孔子之师圣公文化研讨会…
黑格尔最看不上《论语》…
孔子正被消费和包装:凡…
胡玫:改编《孔子》值得…
最新热门    
 
孔子迎战阿凡达

时间:2010-1-23 11:44:35  来源:北京青年报

  从没有一部好莱坞大片像《阿凡达》这样对国产大片形成“瞬间秒杀”的强大压力。原本颇具票房号召力的两位大导演张艺谋和陈可辛打造的《三枪拍案惊奇》与《十月围城》,已经近乎销声匿迹,1月份就只有一部《孔子》对阵《阿凡达》。

  然而,《孔子》能否在首周票房胜出,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个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孔圣人,怎及得上潘多拉星球上别开生面的冒险故事精彩刺激呢?不过,笔者看过《孔子》之后发现,本片绝不是一部注重精心锤炼剧情、细致刻画角色、节奏缓慢的传统人物传记片,而是完全按照商业化路线操作、节奏明快、场面宏大、画面精美的国产古装大片,周润发扮演的孔子堪称文才武略、智勇双全,英雄色彩完全盖过圣人光芒。拿这样一个“非典型”的孔子对决《阿凡达》,没准真能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孔子》导演把大场面战争戏和精美的视觉效果摆在了极为突出的位置,虽然影片主创强调这些战争场面皆有历史出处,绝非戏说,但用“ 人海战术”的夸张手法着重表现,商业化意图不言自明。三场战争戏平均分布于前、中、后三段剧情中,电脑特效营造的恢弘气势,绝不逊于《赤壁》等战争巨制。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孔子》的战争场面虽然声势浩大,其实还是有很大取巧成分的,只是渲染大气的感觉,而两军对撞、惨烈厮杀的镜头几乎一个都没有,这才是最考验导演对大场面控制、协调能力的地方,而那些完全依赖电脑特效的场面只是技术人员的功劳罢了。但真刀真枪地拍摄两军对杀无疑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有着极高的要求,以《孔子》的投资规模来说还难以做到,而且本片毕竟不是一部纯粹的战争大片,在战争场面上选择避重就轻也算是量力而行、可以理解的了。此外,同为第五代导演的胡玫延续了张艺谋、陈凯歌等人拍古装大片偏爱优美风景和精美镜头的审美取向,孔子问道老子时云雾缭绕的山崖有如仙境、孔子与弟子们周游列国时冰天雪地的场景和远处白雪皑皑的群山壮美之极,全片在视觉美感上给人带来的享受,不亚于之前任何一部古装大片。

  但是,商业化定位虽使影片观赏性、娱乐性大大增强,剧情和角色却因此被弱化,若按传记片标准来看则基本不合格。剧情虽大致描述了孔子的一生,但因为追求节奏,导致剧情的层次感、紧密度较差,而且重点十分模糊,孔子在前半部分完全以一个大刀阔斧的改革者形象出现,后来仕途失意离开鲁国,剧情和角色仿佛也从此失了魂,开始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既没有展现孔子周游列国的心路历程、也没有表现出孔子作为教育家和思想家的圣人风范,只是着重突出了孔子漂泊在外的艰辛与困苦,搞得整个过程不像游历更像长征。导演重点打造的“子见南子”一场戏也有过分戏说之嫌。

  最令人不满的,是导演对孔子这个核心角色的定位过于凡俗,无论整体还是细节都在不断突出他作为平常人的一面,丝毫不见圣人光芒,即便发哥也难出彩。 (读家:列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