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冯小刚工作室的风水格局…
王宏刚:妈祖-中国海洋…
最新热门    
 
冯小刚:中国电影进国际院线困难在不是强势文化

时间:2010-2-1 11:37:55  来源:人民政协报
一点影子,实现了1亿2000万票房,我进一步尝试与过去截然割裂,拍摄了《夜宴》,达到了1亿3000万票房。所以我觉得,我的不断尝试是正确的,但本质上都是首先要拍大众电影。

  编剧给予我“冯小刚”风格

  在我创作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葛优的表情,我知道我想要他给观众传达什么。我认为导演自己进行剧本创作对一部电影的拍摄是有利的。假如导演拍摄的是他人创作的剧本,编剧反映在文字上的内心活动对于导演来说可能会有误读,但导演自己的创作包括演员的内心状态、台词处理等对于导演而言已经有了一种心理预置,这样能够比较准确地传达给演员。所以我制作的喜剧基本上都是由我自己编剧的,因为在我创作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葛优的表情,我知道我想要他给观众传达什么。

  同时,一个导演想形成自己的风格,拿着别人的剧本可能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我是一个商业片导演,其实商业片导演不应该有风格,它只是一种类型的反映。但在中国相反,中国的艺术片却是没有风格的,很多片子在观看之前如果不知道导演,那么可能就无法判断这究竟是第六代导演中谁的作品,这是中国艺术片的一个特色。

  而我的影片如果看10分钟就可以知道这是冯小刚的电影,这就意味着我已经带上了自己的风格,编剧经验给予我的就是自己的风格。

  中国电影的产业化与国际市场

  中国的电影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产业化的时代,但进入国际的电影院线最大的困难就是我们不是强势文化。中国的电影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产业化的时代,但进入国际的电影院线最大的困难就是我们不是强势文化,这是我的理解。好莱坞在世界各地建立了电影院线,比如说在台湾建立了院线,导致大陆的电影到台湾后,即使观众有需求院线一般也不会放映,因为好莱坞在台湾建立院线,他们不希望台湾院线再放映本国电影,否则好莱坞将会拒绝再提供卖座的电影。久而久之,好莱坞电影在台湾的观众群就被慢慢地培养了起来。

  当年在拍《不见不散》的时候,因为这部电影本身投资很小,所以我问美方“30万美金就卖,买不买?”结果人家说“不要。”我奇怪,“30万美元,对你们来说就是开个party的钱,为什么不要一部电影呢?”他们说,“因为我们30万美元买过来的片子和我们3000万美元买的片子所付的宣传费是一样的。一部片子如果不宣传,只放映,一天只有几千美元的收入。要想赚回30万美元,我们一部电影的宣传费最少要达到300万至400万美元,才能使这部电影在几十家、上百家的影院放映。如果这部电影卖不出去,三四百万的投入要卖到1000万美元的票房,才能分账,分回这400万美元。”人家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轻易不买你的片子。至于其他国家的销售,跑了一圈欧洲,花掉几万美元的差旅费,成绩也一般。所以中国的电影怎么能够进入国际市场呢?

  另外,我们拍的电影对于我们国民来说算是商业电影,但对于他们来说反而不商业,因为在美国所有带字幕的影片都被认为是文艺片,而通过看字幕翻译看电影的美国观众大概只有二十分之一,这二十分之一的观众就是美国的知识分子,他们是不看商业片的,对他们来说看文艺片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比如,贝尔托鲁奇的《末代皇帝》在美国就是一个小众电影,但它却能够在美国放映一年,也同样赚了钱。但美国的大部分电影观众是根本不关心这种小众电影的。所以中国的影片,我觉得要想做强,首先要把中国的国内市场做强、做大。

  当下影评界对电影的批评很厉害,做出一部电影更多地会遭到批评、质疑甚至攻击,但是这样能够解决中国电影市场的问题吗?我想把中国的电影产业做大,不是用好莱坞的导演来占领我们的市场,而是用好莱坞的资金来投资中国的电影,这实际上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是起到推动作用的。他们把他们的技术带进来,把他们的管理经验带进来,把他们的发行模式带进来,使中国这个电影市场既有我们的创作,又有非常科学而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引导中国的电影向国际发展。这些问题只能靠影视从业人去做,仅仅靠批评是不够的。

  冯小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