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北京2009年图书期刊版权…
2009报业广告状况或成今…
2009年秋季开学的教师新…
赵忠祥入选2009影响中国…
专家:华严寺400多年金龙…
《年度国学2009》:面对…
红二红六两军团巧渡金沙…
20前总理提议 韩媒:韩…
4100年前陶寺人观测天象…
内蒙古自治区20余年间1…
最新热门    
 
2009年文坛盘点:平稳前行中的悄然变异

时间:2010-2-3 14:35:41  来源:中国艺术报

  到2009年,文学进入新世纪已近10年。如果说前些年的文学与文坛,大致还是在一种波澜不惊的状态中平稳发展的话,那么2009年,则可以说是在貌似平稳中活跃不羁,而活跃不羁中又暗潮涌动,甚至在风起云涌中预示了一种时移俗易和物换星移的新的可能。我把自己的这种感受概括为四句话,这就是:传统在坚守,类型在崛起,资本在发力,格局在变异。这样的一个总体性感受,在以下几个问题的概说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来和感受到。因此,这样四个焦点性问题,便是对一年来文学与文坛情势的一个以点带面的基本描述。

  长篇数量突破3000部

  长篇小说,向来被看作是一个作家,乃至一个时期最高创作成就的重要标志。因为具有着这样指标性体式的象征,一直被作家与写手们孜孜以求,也为文坛内外高度关注。因为这种普遍的看好、一贯的重视,长篇小说的数量不断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长篇小说增至1000部左右,这比起上个世纪80年代的100多部,增长率近10倍。1000部的这个数字,大致稳定了近10年。2008年,长篇小说在新闻出版总署一个部门登记出书的,是1200部,这个数字人们觉得已经为数不少了,但出乎人们预料的是,在2009年,据从新闻出版总署有关部门了解,该年长篇小说在册登记的数字,是3000部。因为有一些长篇作品在书号登记时并未明确身份,出书后又标明是长篇小说,实际上的数量可能还不止于此。

  2009年正式出版的长篇小说,达到了3000部以上。这个数字较之2008年的1200部—1500部左右,整整翻了一番还多。这样一个庞大的作品总量,当然不是变魔术的结果,而是一部又一部的作品累计而来。但究竟是如何具体实现的,却是一个比较让人纳闷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答,需要进行深入而细致的调查研究,并在具体的数量统计上,再来作类别的分析和生产的溯源。这显然并非个人的一己之力能够力所能及。

  根据笔者长期跟踪长篇小说的生产,及对整体格局变异的观察,我以为,长篇小说数量的陡然激增,有着多种原因,但最为重要的因素,当是流布于网络之间的类型化小说作品,经由文学网站与文学出版的强力合作,大量地转化为纸质作品走向图书市场,使得过去以严肃文学为主的长篇小说领域,添加了相当数量的类型小说。调查显示,2007年出版的类型小说占全年所有文学图书总量的45.1%。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2008年文学图书畅销排行”表明,在2008年度销售排行前20名的文学图书中,以青春、玄幻、职场、时政等小说为主的类型化文学作品占据了其中的半数以上。这既是类型化文学的写作与阅读互动的结果,也是以民营书业为龙头的文学出版出于市场化的需要,进而在出版活动中加大推介力度的结果。正是这种网络文学类型化写作的长足发展与民营书业的强力介入与出版转化,使得现在的长篇小说领域较之过去,更加纷繁了,也更加混沌了。

  但从传统批评的角度来看,长篇小说领域虽然越来越数量激增,面目不清,但其基本的构成还是两大类的写作,即以职业或专业作家为主的传统型或靠近传统型的写作,以业余或网络作家为主的类型化或靠近类型化的写作。在作了这样的区分之后,我们就会看到,传统型长篇小说以求在文坛内外留有一定印象为旨归,而类型化长篇小说以求在市场上获取最大影响为目标,这样一种隐性的动机区别,使得人们更为关注传统型长篇小说,并把它看作长篇小说创作艺术水准的更高代表。由于这样的一个视角使然,隶属于传统文学领域的文学批评与小说评论,常常以传统型的长篇小说为主,来观察年度长篇小说的成果与实绩。

  纪念、回望当代文学六十年

  至2009年7月,于1949年7月成立的中国文联整整走过了自己的六十年历程。为纪念这个光辉的日子,回顾不凡的历史,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举办了有关的纪念活动。一些高校与学术机构相继举办有关的研讨活动,使纪念、回望六十年成为2009年间诸多文学活动的一个重点。

  从是年上半年开始,从北京到全国各地,文学界与学术界纷纷举办主题近似的学术研讨会,回望和研讨“文学六十年”。这些研讨会的参加者有来自内地、港澳、台湾和世界各地不同地域的学者,他们有着不同的学术背景,大家聚集一堂,围绕“重思‘当代文学六十年’”、“中国当代历史的文化变迁”、“转型中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学”、“重返198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地图要重新绘制”等话题展开研究与讨论。一些年轻学者还提出,因为“80后”、“90后”、网络、博客等文学力量的繁荣已经成为事实,因此,如何评价这些作家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