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年度国学2009》:面对…
“清华简”整理学术报告…
沉默的“蚁族”:从学术…
下学术结论要依据“利益…
国家文物局官员高度评价…
“曹操墓”学术价值大过…
从“曹操墓”论争看学术…
赵毅衡:中国的学术水平…
曹操墓乃学术必争之地
亳州学术界:未挖掘的亳…
最新热门    
 
用学术尺度衡量《孔子》,刻板且滑稽

时间:2010-2-4 14:50:04  来源:南方网-南方都市报

  近年看传记题材的电影落下个病根,一见“史诗般地展现某个时代”、“还原一个真实的某某”之类的广告语就心里发凉。“史诗”意味着又要杀人放火了,烧钱不说,弄不好还会烧死个把活人;“还原真实”一般是表现大人物的七情六欲,恋爱戏、激情戏,最低标准也得是四目相对电光四射,好像“真实”的意思只可能是情欲,当然,如果把弗洛伊德主义推向极端的话,如此“还原真实”也说得过去。

  所以,按我的观影经验,又“史诗”又“真实”的电影《孔子》不会和历史中的孔子有多大关系,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为什么要把“孔子”拍成电影呢?有知名度的人不意味着都适合作电影题材,美国奥斯卡奖项很钟爱传记大片,有没有弄出个《亚里士多德》或《康德》?萨特和福柯的人生经历算是富有戏剧性和传奇性的,有没有人拍《萨特传》、《福柯传》呢?关于思想人物的电影难拍,连传记都难写,因为有素养、有耐心去理解他们的人并不多,现代电影业又是个庞大的、随时会脱离原创者本意的体制,不把文化家底轻易扔进娱乐大染缸里可能是聪明的做法。

  如果按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理念,不如把孔子拍成连续剧,多年前已有人这样做过,当时似乎并没有感觉特别面目可憎。套用电影中南子的话,“拍好了,最好(虽然可能性不大),拍不好,弄出个孔子语录文教片,比起那些弱智古装奇幻剧来,也不坏”。而拍电影一定要有鲜明的创作意图做支撑,以现在的环境,把《孔子》从电视剧变成电影,也就等于从文教片变成宣教片。

  这也是为什么看了《孔子》,我觉得有所收获的原因,至少它标志着一种类型电影的新形态。从前的宣教片热衷于塑造“顶天立地的英雄”、“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地陷进去独身挡, 天塌下来只手擎”,西方的超人还需要换装,在我们这里,只要主义真,凡人都可以变超人。事实上,冲破现状、改变自己(精神、物质兼有)的理想与冲动的确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动力,在我们的教科书中,宗教因为有隐忍超脱思想,肯定是主义的敌人,历史课本提到任何一种宗教,在述其简史之后,肯定要加上“是统治阶级用来麻痹人民的精神鸦片”之类的定论。儒教是不是宗教的话题,一直是个没法了断的公案,而电影《孔子》就这个问题给出了权威性的解释,颜回开导孔子“如果人不能改变世界,那么就应当去改变自己的内心”。

  “点背不能怪社会”,诚哉是言!对孔子的这一解读方向,大概从两三年前电视里连篇累牍的《读者》式鸡汤体《论语》教学就开始了,“如果窝囊的话拍拍手吧,如果难受的话跺跺脚吧,如果活得不痛快用行动来表示吧,我们大家来喝孔子鸡汤吧……”据说讲授《论语》的教授是影视学博士,不知是否也加入了《孔子》的创作团队。

  面对大片《孔子》,用刻板的学术尺度去衡量它不但没意义,简直滑稽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孔子在求学、教学中体会到的安身立命的踏实感、不知老之将至的热情,电影无法传达,孔子对人性弱点的体贴和观照,也注定了他对只认HP、LP、GDP的现代小孩没什么吸引力。所以,在电影中我们只看到一支失势的政治力量迁徙转战、蓄势东山再起的故事。

  或许我们可以乐观一点,看看硬币的另一面:孔子果然不能商业化么?如果宣教片和商业片只能二者择一,我倒是宁取后者。目前的《孔子》显然已经混合了不少商业元素,不得不说的是,发哥实在不是孔子的合适人选,虽然“发子”的表演不可谓不卖力,但神情做派让人一会儿想起《卧虎藏龙》,一会儿想起《黄金甲》, 任何大明星都会造成这种联想效果,所以福尔曼拍《莫扎特传》时,一定要找个不出名的演员担任主演,就是要让观众只觉得他是莫扎特,而不是别人。

  其实纯宣教片和纯商业片的效果都可以让人接受,最麻烦的是弄成个半吊子。这又要回到选错了题材的话题上——现在市面流行的根本不是孔子这一款!所以在电影《孔子》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孔子以外的东西:废止活人殉葬一场戏里,孔子被包装成伶牙俐齿引来喝彩和掌声的舌辩之士,夹谷会盟不辱使命类似蔺相如,用树枝做烟尘设疑兵是张飞也能用的方法,隳三都火烧叛军变成诸葛亮,见南子保持晚节很像唐僧,与大家分食米汤又让人想起上甘岭。两小时不到的电影,观众看到许多热闹、熟悉而杂乱的元素,然而谁是孔子呢?最后的残留,就剩下海报上发哥举箭瞄准的形象——原来《孔子》就是周润发射箭。

  依我看, 如果真的把“孔子”商业类型化,不如一横心,做成公路电影算了。落魄的另类英雄,政变,追杀,逃亡,患难相助,怀疑与冲突,返乡著书,都有热闹的看点,孔子幼年丧父,单亲家庭的孩子有点心理问题自然不算过分,狂乱而没有结果的性少不了要发生。况且太史公写孔子见南子的一幕时明白交代了“夫人在絺帷中”,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