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虎年春节梦回明清 中国…
弘扬以《孙子兵法》为代…
春节撞上情人节 民俗专…
调查:71.4%的人希望公…
网络视频风起云涌 传统…
北京命名首批20位中华传…
“人之自然平等”:我国…
浅谈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
粤面向海内外征集中国传…
恢复老传统征集“报春娃…
最新热门    
 
赋予传统年味儿以现代内涵

时间:2010-2-12 11:02:43  来源:解放日报

  虎年新春来临之际,大家都在探讨年味儿的话题。说到年味儿,当然离不了大家经常说的文化含量。著名作家冯骥才近日就建议将春节放在我国申遗的首位,认为如此“可以提高人们对春节文化保护的全民自觉,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华民族四海一家的认同感和亲和力。同时,可加强国家与民族的软实力、文化影响力和民族人文形象。”

  年味儿,本来是有着深厚的文化韵味的。旧时,年三十前,人们植柏叶于门户,插芝麻秸于檐楹,剪金纸作蝴蝶戴在孩子的头上。老北京有民谣:“二十三,糖瓜沾;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煮大肉……”鲁迅先生也曾在文章中描述过江南民间过年时的祭灶神活动,人们在祭灶神时特意奉上饴糖所做的糖元宝,封上灶神的嘴,省得他上天向玉帝乱打人间的小报告……

  这些饶有趣味的民情风俗,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价值观念。其实,所有的年味儿,所有的文化形式,说到底,都归结于塑造一种“欢乐、祥和、团聚”的“家庭”氛围,通过确立的“家”的归属意识,和谐人性、温暖人心。这确实是中华文化魅力或者说文化软实力的一种体现。从这个角度来看,年味的意义很大,而让新春佳节年味儿更浓,对于放射这种文化魅力,充实我们的文化软实力,意义更为重大。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传统意义上的年味儿,伴随着现代社会的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颇受冲击。比如,俚语中“谁家过年不吃顿饺子?”,就源于物质匮乏年代对过年的憧憬和期盼,但时过境迁之后,如今的过年虽然还包饺子,但吃饱肚子的年味内涵,却已大为削弱。再比如,传统过年大放鞭炮以驱邪的年味儿含义,随着环保型社会的建设,正在经受公众的广为争议……

  如上的冲击,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在主观上,我们是否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下,停下来或者慢下来,认真品味传统年味儿给我们带来的精神愉悦和内心感悟呢?快,是效率的折射,但也是淡忘的根由。适当地慢一慢,多花一点时间学会欣赏古老的民间艺术,多留出一份闲暇品味古朴的民俗风情,这样过年,是不是更有意义?这样的年味儿,是不是更为深厚呢?

  赋予传统年味儿以现代内涵,是许多有识之士的共同企盼。说到这儿,笔者想起了另一位著名作家王蒙先生笔下的一段记述。他说,有一次在国外过感恩节,碰巧看到有慈善机构和普通百姓在街上为无家可归的人免费发放成盒的火鸡。于是他灵机一动——如果我们在过年的时候,给需要的人们送去蒸饺,相信一定会让他们感到温暖。

  我们的先贤曾经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现代人应该补上一句——乐吾乐以及人之乐,尤其是在过年的时候。让需要温暖的人得到更多的温暖,让需要帮助的弱者快乐起来、幸福起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从身边小事做起,这样的年味是否更有意义,这样过年是否更有年味呢?

  王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