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刘备墓”调查:彭山认…
沉默的“蚁族”:从学术…
流感大流行应对能力调查…
杨尚昆之子:摄影金像奖…
调查显示:日本年轻一代…
李常庆:新书是否允许打…
摄影金像奖照片被指剽窃…
曹操高陵领队:质疑者为…
国博被指丢失名家捐赠画…
调查显示:韩国女性期望…
最新热门    
 
调查:71.4%的人希望公共交通有传统文化氛围

时间:2010-2-2 10:26:30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早上9点,在北京某外贸会展公司工作的小光匆匆走进地铁4号线北京大学东门站,一下子就被眼前的情景所吸引。大厅西面的墙被开辟出来,红黑色的背景衬着白底黑字的标题格外醒目——“4号美术馆”。虽然还没有摆出艺术品,却已经让不少形色匆匆的“上班族”驻足。“早看惯千篇一律的地铁环境,忽然有了不一样,还真挺期待这个美术馆的!”

  如今,中国地铁里的文化气息正越来越浓。深圳地铁早在几年前便已邀请几位当代著名艺术家创作大型公共壁画;上海地铁则开展了“地铁上的诗歌”国际交流活动,华兹华斯等英国著名诗人的诗歌海报在上海地铁中抬头可见……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进行一项调查显示(1185人参加),56%的人认为“公交地铁”是“最容易传播文化的渠道”,仅次于电影电视、报刊、互联网,排在第四位,超过了艺术美术馆与学校。

  正在深圳读硕士的茹果对于深圳地铁的设计宣传理念很喜欢:“在地铁里我看到过深圳地铁的宣传广告,把地铁的线路比作夜空中的星座,很浪漫。深圳地铁刚开始修建,现在只有两条线路,但今后一定会连成一个漂亮的星座图。”

  小光每天工作时间8小时,在地铁里就要花去2小时。她认为理想的地铁氛围是,“人少些,每天都有座位,地铁上能有好听的音乐好看的画,有人安然小酣,有人窃窃嬉笑,有人谈情说爱,有人发奋学习。”但现实中,“地铁里最常看见的,还是拥挤的人群和各种商业广告。”

  调查显示,63.5%的人认为自己所在城市的地铁最强烈的氛围仍然是“商业氛围”。仅有24%的人认为地铁里有“文化氛围”。

  毕业于艺术院校、现在从事绘画美术创作工作的王超表示,地铁这样一个封闭的场所,无论是做广告还是设置艺术品都具备其独特的优势。在地铁里,人的精神与视觉更集中,有更多思考空间和时间。设在这里的广告和艺术作品都会增加震撼力和效果。

  正因为此,地铁站早已成为广告商的“必争之地”,但单一的商业氛围并不能满足民众对于地铁氛围的期待。调查结果显示,71.4%的人希望公共交通有“传统文化氛围”,59.8%的人希望有“现代文化氛围”,只有13.1%的人喜欢“商业宣传氛围”。

  王超认为,国内地铁的“年龄”尚小,无论是广告还是艺术作品,都没有设计发展得很好。“地铁里不要单纯挂一张绘画作品,因为这里和画廊的环境很不同,不如壁画和公共设施设计的效果好。地铁里的商业与文化氛围都还处在成长期,成熟还需要时间。”

  现在英国留学的郑阳向记者介绍了自己乘坐伦敦地铁的感受:“伦敦的地铁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地铁,一些著名的地铁站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它给人的感受不仅仅是交通工具了,更像是保存着100多年前繁盛时期的英国的影子。”

  一名民意中国网网友也谈起自己的经历:“上世纪90年代初常驻新加坡,每日乘地铁上下班,都能看到地铁站里各种引导德行的公益广告和《论语》的英文摘句。这些内容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这种说教方式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北京女孩王淼则对北京地铁4号线的文化国粹摄影作品印象很深,“艺术作品应该能突显城市的特色,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中国北京的地铁站。”

  关于中国的城市与地铁文化,郑阳说,地铁在中国的发展历时还太短,还没有形成文化。地铁该承载怎样的文化,如何承载文化,通过怎样的形式表达,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名受访者表示,一个城市如果侧重文化影响力的话说明这个城市已经非常发达,物质文明已经向精神文明发展了。而一个城市侧重商业经济的话只能说明这个城市还处于经济发展的阶段。真正要精神与物质文明齐头并进的话只能依靠政府的鼎力协助,丰富深化公共设施的文化底蕴与设施建设。他总结道,“一个城市有商业很正常,有文化才伟大。”

  实习生 娜迪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