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曹文轩反对替儿童说话 …
曹文轩:写童书很养人 …
曹文轩:当下儿童文学充…
艾轩:写实绘画不会过时…
最新热门    
 
曹文轩:“说我是青春文学教父”是害人的说法

时间:2010-3-1 12:28:46  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人物简介:曹文轩

  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农村。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主要文学作品集有《忧郁的田园》、《红葫芦》等。长篇小说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青铜葵花》、《天瓢》等。

  继“纯美系列”小说之后,作家曹文轩首度尝试儿童图画书的创作。春节过后,《第八号街灯》、《天空的呼唤》等6部作品将率先由江苏少儿出版社出版。记者获悉,人民文学出版社也即将出版曹文轩文集,共14卷。日前,曹文轩在北京家中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采访那天,阳光很好,透过玻璃窗洒满阳台的小会客室。所到之处,四壁皆是书架,也分不清哪里是书房,哪里是客厅。泡上一杯上等的龙井,阳光下顿时烟雾缭绕,茶香四起。曹文轩便是这样一个“浪漫”的人,这个时候,你会突然明白为什么偏偏是他,创造了如此精致、典雅、隽永的“纯美小说系列”。《草房子》自 1997年出版后,持续销售了十余年,如果加上繁体字版和所有的外文版,它的印刷次数达到了130次左右,总销量可能已经超过了200万册。

  尽管有读者的如此厚爱,曹文轩说自己仍然感到孤独,“我不是一个主流的作家,也并不流行,批评界也不是多么认可我的文学创作。”在曹文轩看来,文学批评的标准也在赶时髦,大江健三郎和川端康成如果互换时代,肯定不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们再怎么认为《朗读者》好,《追风筝的人》好,也永远不会进入诺贝尔文学奖那帮老人眼里。在中国,茅盾文学奖的很多获奖作品现在来看已经可以被淘汰了。当代的文学批评过于注重“深刻”,而忽视了文学本身应该具有的其他维度,比如美、雅、意境。

  -创作图画书主要是为儿童阅读“打底子”

  曹文轩告诉记者,这次创作图画书的初衷是鉴于我们国家儿童的阅读现状非常糟糕,在他看来,书分两种,一种是打精神底子的,一种是在打完底子之后再看的书,但是前一种书现在太少,很多孩子一上来就看后一类书。“打底的书一般是有关小孩的精神世界、灵魂世界基本的培养,对整个世界有个向上的看法,是一些大善、大美、大智慧的东西。我们目前打底的书很少,大家也没有这个意识。”

  在他看来,图画书主要就是为小孩打底子的,“日本的孩子,我们总以为他们只看漫画,可是他们首先是看打底的书,所以我们对发达国家的儿童阅读有很错误的判断。”

  然而,中国的图画书目前主要靠引进,原创的很少,并且好的不多。现在一些少儿出版社将图画书的创作都作为战略重点来抓。于是便物色一流的作家和画家来参与创作,江苏少儿出版社力邀曹文轩加盟,他虽然从没写过,但表示愿意试试看。于是,那段时间里,他的整个心思都在图画书上,“图画书主要是一些点子,但是好的点子很难,我那段时间就像着了魔一样,走到哪儿,飞机上、吃饭时所有的注意力都在这个上面,所有的东西从我脑子里过都能启发我把它变成图画书一样,到了这个份上。”灵感如泉涌的曹文轩一口气写了16个这样的小故事,每个3000字左右,配上精美的图画,春节后将会陆续推出。

  -始终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坏人

  很多人都以为曹文轩是个儿童文学作家,但他自己并不这样认为,“我不认为自己是给孩子写东西的,我是一个写了很多孩子能看的书的作家,因为我写东西的时候,没想到是给孩子看的,我只觉得它是艺术的一个门类,从写《草房子》开始我一直这么想。”

  那么除掉“儿童文学”的标签,没有人能否认曹文轩作品中无处不在的古典、唯美与浪漫的情怀。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一种创作风格,曹文轩说这可能涉及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首先,我不太愿意把这个世界看得太恶,在我心目中,我已经这么大岁数了,我始终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坏人;另外,后来跟我喜欢沈从文的作品,喜欢川端康成的作品也有一点关系,在他们的作品里面,很难说谁是坏人,谁是好人,他们对整个世界是很宽容的,《边城》里面所有的人都是善良的,但是善良的人也可能造成悲剧。”

  -现在的文学标准过于注重“深刻”

  尽管作品一直受到读者的喜爱,但是曹文轩说自己依然感到孤独,“我不是一个主流的作家,也不是一个流行的作家,那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作家,表面上看我好像很风光的样子,《草房子》130次印刷,即使这样,我仍然有时觉得孤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