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宋祖英委员:期待放歌世…
朱军不认为自己是“明星…
文艺界委员关注文化建设…
代表委员诟病央视春晚“…
政协委员热议春晚:广告…
黄济人委员:希望国家加…
国民政府立法委员会旧址…
网友痛批媒体狂追刘翔等…
春晚没有成为往事:是否…
柳萍委员:让古老戏曲发…
最新热门    
 
委员建言文化体制改革:以先进文化引领民族进步

时间:2010-3-8 18:23:44  来源:人民政协报

  文艺界委员建言文化体制改革

  以先进文化引领民族进步

  1月下旬,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推动我国电影产业跨越式发展,实现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历史性转变;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八项“加快”之一。两会上,在温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占据了较大篇幅。

  对于文艺界的全国政协委员们来说,2010年开春的几件大事,令他们颇受鼓舞。如何继续创新理念、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成为两会期间文艺界委员们讨论的焦点之一。

  制定文化发展战略

  以法保障文艺体制改革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生产更多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著名导演冯小宁委员阐述了电影《阿凡达》给中国电影人的启示,他认为该电影在科技、人才与人文内涵等方面值得中国电影借鉴。“但是,面对差距,我们不必目瞪口呆,也不可以做‘鸵鸟’,市场的变化使我们必须学会用高新科技去提升电影的叙事能力。”

  他解释道,我国电影与美国的差距在于软件和人才的开发使用上,建议国家作为文化发展战略,促进整合。“选择一批有责任感、想象力丰富、有实践经验的编剧、导演,包括一批民营企业人才,形成团队合作的态势,对高科技进行专项研发,最终通过作品进入市场检验。”

  针对现行文艺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马博敏委员建议,应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改革的顺利进行护航。马博敏说,数十年来,文艺立法屈指可数,其适用性已无法与当下的发展形势相匹配,比如事业与产业如何界定,文艺品种如何进行公益性与市场化的分类,受众面小的国有剧团怎样转制等。她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力争五年内,文化立法基本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分类改革和发展的需求。第二、文化行政部门在文艺领域推行重大改革和重要发展项目,切实保障文艺工作者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第三、制定针对解决现行改革所发生问题的法律法规和文艺政策。

  将博物馆建设成

  公益事业的主体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政府要更好地履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和权益。

  深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做好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是文化部新出台的2010年文化系统体制改革工作的六大重点之一。

  2008年初,中宣部等有关部门作出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决定,受到社会普遍欢迎。对此,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夏燕月委员结合平时的工作,讲了她的体会。她说,“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博物馆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与时代的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期盼有很大差距,有些博物馆的运营过分依靠国家财政,又缺乏激励机制,热过一阵后,冷却下来,积极性不容易调动起来。”她提出,应当将推进博物馆体制机制创新纳入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以增强活力,将博物馆建设成为现代公益事业的主体。

  市场化呼唤公平

  先进文化应推向塔尖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

  文艺理论家仲呈祥委员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表述深表认同,他在这句话下面特意加了道重重的下划线。“我想谈谈电视收视率的问题。”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民族前进应当由先进文化引领,而不能被收视率引领。”仲呈祥委员给记者讲述,上个月他在上海参加全国中小学文艺汇演时,问出席会演的数百名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代表,有没有人被抽样调查过收视率的问题?回答是没有。这几天,参加政协会议,他问文艺组的委员们同样的问题,大家都摇头。

  “那么,由央视-索福瑞做出的收视率调查,到底有多少代表性?”仲呈祥表示担忧。他说,他认为公平的市场收视率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