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名著翻拍“雷”声不断 …
“四大名著”翻拍成风 …
四大名著:中国人的四面…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将…
新版四大名著话题多 《…
“雷人”成名著翻拍新“…
爆笑:四大名著现代版
几乎无事的悲剧——谈谈…
最新热门    
 
名著翻拍与“现代癖”

时间:2010-3-8 18:26:08  来源:北京日报
被动的接受者,但这不等于他们会欣赏比自己趣味还浮浅的东西。新《西游记》在许多地方,做得其实不错,但是对原著敬意不够,吃了迎合“无厘头”(其实现在这个路子连周星驰本人都不大玩得转了)的亏。

  励志与劝善做得不错

  “现代癖”有时也能催生正面的效应。还是新《西游记》,每集里多多少少都加入了一些浅显的、励志性的佛理说教。本来,在原小说里,佛理只是一个噱头,吴承恩不过是借它来敷衍一段嬉笑怒骂的传奇。如果把小说情节处处都扣上佛理,反而是给原著降低了境界,显得书呆子气。但有意思的是,在影视观赏与阅读这两种接受行为中,受众所处的地位、年龄、阶层、智慧的开动与自主程度,都是不一样的。说教对阅读而言,作用基本是反向的。而在影视,适当的注入些有关爱心、劝善自省、自强不息的说教,反而是成功的要素。过往的这些年,内地影视在这方面,不是做得不够,就是比较流于单位腔和社论腔,缺少让人信服的海拔与支点。新《西游记》除了台词雷人,“疑似床戏”多余,在励志与劝善方面,恰恰是做得不错的。唐僧不再是传统理解中的说教者,而是有时为矫枉宁愿过正的智者。三徒一马在现实中保着他去取经,他则在精神层面充当着他们潜移默化、告别魔性的导师,这也给师徒最终成佛的结局,赋予了一层超功利的色彩,更有对现世的劝谕意义,也使得它比老版更具精神关怀的含量。

  影视翻拍行为的成功,从根本上讲,不完全取决于技术和表演,它更取决于主创者是否能真正开启面向现世的关怀与创造性。这大概也是许多彪炳史册的文学巨著,无法在移植影视之后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一是情节和意蕴,限于资金,影视改编往往习惯于做减法;二是在精神性上,原著往往过于完备自足,很难再让导演和编剧加入自己的领悟和诠释,所以他们也更愿意在移植时,去首先考虑那些情节动人、精神境界有限,但更容易进行升级改造的畅销作品。可怜的只是一代又一代的潮流追逐者,他们很容易就在媒体和销售的影响下,把一些格调不高的原著,误当作了时代的人文高度。

  徐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