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2010年奥斯卡:一席中规…
辛亥革命庆典用花200亿…
用200多亿投资营造“庄…
2010年某中学春季开学工…
2010年学校安全工作汇报…
2010年某镇第一季度保增…
2010年竞聘市级某机关办…
迎世博600天行动阶段乡…
小学2009年度工作汇报 …
镇党委2009年度党群、综…
最新热门    
 
2009年诗歌扫描:追忆与爱的潜流

时间:2010-3-9 14:21:32  来源:中国作家网
如果仅仅写到这里,固然不错,但诗人没有止于此,而是有了更进一步的开掘——“人类永远是灾难的主角”,“小心,一不小心/我们便可能成为灾难的同谋”。这种不止于灾难描述与救护的深入思考,较之去年那些铺天盖地的抗震诗,有着更重要的意义。欧阳江河的《天人无泪》,则是“比哭泣更低地压低嗓子/比嗓子更弯曲地弯向大地”的为之碎身、为之悬胆的“屈膝而歌,折腰而歌,剜目而歌”,是心碎,是比哭泣远为沉痛的自白。面对那些没有骨头的“被大地震碎的瓷器般的学校/和骨科医院”,诗人发问,“为什么不从燕子身上吸走鹰的冷血?”这是没有被泪水蒙住眼睛的发问,与芒克的《重量》异曲同工。

  在2009年的诗中,对灾难有所超越、有着更深入探究的作品,是邵燕祥的《北纬30°线》。诗人从带着神秘感、灾难频出的北纬30°线写起,涉及自然、社会、人的遭际和命运以及痛苦永存的人类命运。面对无法预知的天灾与人祸交织的世界,其诗,不是带有神性的预言,而是将自己与现实所经历的迷途和谬误深入地揭示出来,疾呼“天地间/灾难正在临近”,描绘了深深的宿命感、人的无助与诗的无力。“木质的路标已成化石/众多的歧路通向哪里?/永远在路上 当你看不见来路的时候/你能知道前行会遇到什么/人和事?”这样的诗,正如爱德华·萨义德所言,“从更宽广的人类范围来理解特定的种族或民族所蒙受的苦难”,是从整个人类的高度看待历史和现实,是具有深刻的反省力的心灵揭示和呼唤,而诗的背后却是大悲悯和对整个人类的爱。

  本年度,写人的苦难和坎坷命运而厚重坚实、颇具心灵穿透力的作品,是雷平阳的《祭父帖》。用诗中的话说,这位活了66岁的老农夫,“他的一生,因为疯狂地/向往着生,所以他有着肉身和精神的双重卑贱。”这是一个第一声啼哭就满嘴尘埃的人:自己揪出自己让家人批斗,用脏水洗自己干净骨头的人;泪水中掺着骨粉,堕歪了脸的人;抓一把泥土下酒,唱着“埋到脖子的土啊,捏成人骨的土”的人;人苦命硬,从黄连中嚼出了甜的人;老痴呆,灵魂走丢的人;魂魄踩着儿子的脊梁,轻如鸿毛的人……《祭父帖》是一个孝子缅怀、安葬父亲的诗,是披肝沥胆、文字后隐含着浓烈的亲情、土地与生命结于一体的作品。饱含情感的述说,带给我们的,不是精致的审美,而是为生而生的自我伤害所引来的震撼。这是有着沉思气质的挽歌,让我想到杜甫,一种深化的感受力,诗之场景所透出的复杂情感和价值体验,语言的直接性,而内在的精神视野的现实,弥漫于每一样传达给感官的事物,弃绝矫饰,赤裸地呈现出事实焕发的质朴光辉。如从社会意义着眼,诗则以个体生命折射了一个时代的本质,实现了中国农民所经历的苦难,亦描绘了新时期农人命运的转折。

  广阔的关怀与创造力

  诗是一种创造,甚至诗人每次写的诗,都应当是一次创造。自然,创造源于诗之艺术观念的出新,有新的观念,才有新的写作方式。而诗人,如何不随波逐流,也不重复自己,寻求新的向度,在艺术上别开生面,却注定是艰难的。

  这几年来,诗人西川的诗有了明显的变化。本年度发表的《一条迟写了二十二年的新闻报道》,如果掩去作者名字,谁也不会认为是西川的作品。这首诗,一改诗人纯诗的品格,不再精微剔透,亦消失了形而上追寻的温文尔雅,却是目光和诗笔向下的开掘,对矿工生存状态的关注,以及对真实的自身的审视,对驳杂、苦涩、豪迈、欲望消长的生活有了新的理解,书面语与口语相杂却自然而不滞涩,让诗有了温度和人间烟火的气息。或许,这首诗所体现的,正是西川所说的一种心灵的自由状态,一种更广阔的关怀,如其所言:“我宁可不做一个好诗人,但是我要处理这些关系到我的灵魂的问题,要处理我的存在的问题,所以我宁肯写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也不写那些分行、押韵的很‘机灵’的小诗什么的”。西川近年来由于思想的开阔,其诗也更为开阔,他甚至宁肯写得粗砺、泥沙俱下也不再寻求精致;而他的写作状态,所付出的代价,或许是他又进入一个新的创造、有别于中外所有诗歌的更新的探求吧。

  在2009年的诗中,我也欣赏王家新的《布谷》。中国的新诗发展到现在,大体已形成了几种不同的模式和表达方式,语言的套路变僵硬,已鲜见鲜活可感的作品。《布谷》的好处是随意松弛,娓娓道来的散文化语言,其本质却是诗的内涵。我们常常看到的诗是用所谓诗的语言写的散文,每句都注重诗意的雕琢,却有句无篇。可真正的新诗却应当是用散文的语言写诗,看似白话,却有着内在的诗性意义。诗中,被高速公路分割的郊外已没有了庄稼,从一片田野飞到另一片田野的布谷,似乎在寻找另一只,这孤单的、无法安慰的声音,和庄稼无关的声音,昼伏夜出的生灵发出的只可静静独听的声音,或许它预示着农耕文明的衰落、土地被分割的现实,诗写的是布谷、乡村,也是孤寂的诗人自己。而这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