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延安时期的“跨国婚姻”…
民国“中央电台”延安能…
“延安道路”中的性别问…
试论40年代延安文坛的“…
秉承延安文艺精神,建设…
延安时期讽刺漫画的转向
延安时期毛泽东对鲁迅形…
最新热门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出版经过

时间:2010-3-11 10:10:58  来源:人民政协报

  回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出版经过

  在1943年10月19日的《解放日报》上全文发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第二天中共中央总学习委员会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党组织收到这一文章后,……尽量印成小册子发送到广大的学生群众和文化界知识界的党内外人士中去”。当月,延安解放社即正式出版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单行本,这是最早的一个版本,人们习惯称之“解放社本”或“43年本”。该本为铅印,共计40页,正文前附有《解放日报》编者按。11月,新华书店出版《整风文件》(增订四版),第一次将《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收录汇编发行。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经发表,就在各解放区掀起了空前的革命文艺理论学习与宣传热潮,各地纷纷编辑出版单行本或汇编本,使《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广为传播,成为文艺工作者指路的明灯。1943年10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刚刚发表,山东大众日报社即出版了52页、64开、单面印合页装订的光纸本;11月10日,华中新四军淮海报社出版了26页的报纸本;11月25日,陕甘宁边区绥德西北抗敌书店出版了29页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边装土纸本。1944年至1949年期间,陕甘宁边区新华书店、西北新华书店、中共晋绥分局、晋绥新华书店、太岳新华书店、冀鲁豫书店、冀南书店、中原新华书店、华北书店、晋察冀新华书店、渤海新华书店、华东新华书店、苏北出版社、华中新华书店、苏南新华书店、苏北新华书店、东北书店、辽阳新华书店、齐齐哈尔解放社等出版机构编印了20余种单行本。另外,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中共晋察冀中央局等单位还在编辑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等书籍中收录了这部著作。

  在国民党统治区和香港等地,中国共产党和进步民主人士冲破重重阻力出版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单行本。1944年1月1日,《新华日报》以《毛泽东同志对文艺问题的意见》为题,在其第六版《新华副刊》专栏,整版摘要刊登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内容。1945年,新华日报社以《文艺问题》为书名,率先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了全文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单行本,受到重庆、桂林、昆明、成都等地进步文艺界的热烈欢迎。同年10月至11月的上海《新文化》半月刊第1期至第3期,以《鲁迅先生纪念特辑》“专载”的名义,刊发了《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等3篇文章,介绍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基本内容。1946年2月,香港中国灯塔出版社首先在香港出版了单行本,书名《文艺问题》,第一页题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翌年初,香港新民主出版社出版了报纸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单行本,并于1947年8月和1949年5月两次再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广为流传,传播了无产阶级的文艺思想,促进了大后方和港澳等地进步文艺事业的发展。

  随着这部著作影响的扩大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节节胜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引起国际社会新闻、出版、文艺、学术界的广泛重视,被译成多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对国际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特殊关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最先传流到的国家是苏联,解放社的“43年本”被收藏在苏联的图书馆。较早的还有1945年12月朝鲜咸镜南道出版的朝文译本。1946年,由“新日本文学会”主编、千田九一翻译的日文《一九四二年延安毛泽东文艺讲话》再版。1949年10月,法国彼埃·西盖尔出版公司出版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法文译本。与此同时,英国《现代季刊》第四卷第1期刊载了英译文,民主德国《东方与西方》杂志又根据英译文发表了德文节译。1950年,美国国际出版社出版了英文译本。20世纪50—60年代,印度、越南、古巴、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意大利等国先后出版了多个语种的译本和许多重要报刊发表了大量的评价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中共中央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在第三卷收入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新版本在篇幅、内容、文字方面进行了许多修改,使这部光辉的著作更加科学、更加完善,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经典之作。

  霍志宏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