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最早委员”邰丽华:欣…
清代法国“科学传教团”…
学者汪宏华:即便曹操墓…
林同华:“宗白华研究专…
林奕华:琼瑶的女主角个…
《鳄鱼街》出版 余华:…
郭于华:试论民俗学的社…
郭于华:山寨文化的山寨…
最新热门    
 
林少华:翻译不同于刷锅洗碗 20年不疲翻译村上

时间:2010-3-26 12:46:31  来源:解放日报
且听风吟》、《挪威的森林》到最新的《1Q84》,将村上所有小说类作品一网打尽。另外,我还连续提取了村上较为典型的生活细节和创作思想的变化轨迹。因此,纵向读之,是作家传略和创作谱系;横向读之,又是相对独立的文本解读和作品各论。

  力求完美的工匠

  问:听说您对文字是很苛刻的?

  答:我这人有一种“洁癖”,对文字也是这样。舞文弄墨乃雕虫小技,但雕虫不同于,很难容下败笔,虫太小了!不是说我的翻译没有败笔,但我主观上的确力争完美。我的原稿(我不用电脑)往往改得“满堂红”,甚至隔一天就不认得了。高手是大处落墨,而我是工匠,不敢掉以轻心。

  问:翻译被誉为是二度创作,在“文字美”和“忠实原著”上,您坚持什么原则?

  答:二度创作也是创作,大凡创作都需要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二度创作毕竟不是原作,因此其主观能动性必然受到原作的制约。说到底,还是严复老先生讲的信、达、雅三个字。信即忠实原著,达和雅大体相当于“文字美”。较之语义、语法、语体等表层结构的忠实,我更追求深层次的审美忠实——通过文字转换来传达原作中蕴含的审美信息、启动读者的审美愉悦和想像力。

  问:一个好的翻译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具备哪些要素的译文才是好译文?

  答:一个够水平的文学翻译者,所需素质简单说来就是:六分母语三分外语一分天赋。人们往往倾向于认为母语天生就会,因而翻译主要靠外语水平。其实不然。文学翻译主要取决于母语表达能力。众所周知,如今外语顶呱呱的人比比皆是,而蹩脚的翻译作品也比比皆是。为什么呢?主要因为母语水平好的人日见其少。此外还需要一分天赋。因为文学翻译是艺术活而不是技术活,需要艺术悟性,好的译作当然与此相关。用一代翻译宗师傅雷先生的话说:“译文必须为纯粹之中文,无生硬拗口之病。 ”

  中文是永恒的精神家园

  问:教书、翻译、写书,您怎么分配这些工作?

  答:以前大体是课余翻译,译余写作。现在多少有些反过来了。但以主次而论,教书当然是主业。自己快要老了,必须把研究生指导上去。当教师一个得天独厚的幸运之处,就是自己的艺术生命、学术生命可以通过学生延续下去。

  问:现在的孩子重外语轻母语,您怎么看?

  答:非常不可取。我曾专门就这个问题去中学作过讲演。中文是中国人永恒的精神家园:小桥流水、平湖归帆、杏花春雨、秋月霜天、渡头落日、墟里孤烟以至灞桥杨柳、易水风寒……也就是说,中文更关乎心灵和审美,关乎天人之间的信息通道,关乎感性、悟性、天性、灵性——这些微妙元素一旦错过最佳萌芽期和发育期,很可能抱憾终身;外文学习则主要关乎“器”,关乎理性(定义、概念、逻辑、规则),而“器”和理性是任何年龄段都可以掌握的。那么对于青少年尤其娃娃,哪个更珍贵呢?为什么不让一颗刚出土的小苗苗去尽情吸纳植根于本土的母语芬芳中文雨露呢?

  问:翻译村上作品20年,有什么特别开心和特别遗憾的事情吗?

  答:开心事莫过于接到无数读者朋友的来信和网上留言,让我感到自己前半生终于做了一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好事。遗憾的事就不说了吧。

  问:村上的《1Q84》大概何时出简体字版?是否还是由您翻译?

  答:山重水复,雾销云笼。 《1Q84》,果如其名,彻头彻尾成了Q,成了Question。如之奈何!

  问:您现在正在做的是什么?

  答:撰写关于《1Q84》的论文,叩问Q的含义,同时校对《1Q84》的“母体”即村上采访东京地铁沙林事件受害者写成的《地下世界》的译稿,追索二者之间的关系。

  本报记者 姜小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