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江晓原:2009年度科学文…
一手遮天与监督虚设导致…
最新热门    
 
江晓天与《李自成》:毛主席亲自批示救活出版社

时间:2010-3-26 12:46:46  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讲述人/李茹(江晓天之妻)

  主人公江晓天

  本名靳家保,1926年3月出生于安徽定远县一个农民家庭,1941年3月参加革命, 1948年随军接管济南,负责创建《青年文化》报,任总编辑。1950年调任《山东青年报》副总编辑,1954年调共青团中央,参与创建青年出版社。 1952年作为公方代表与开明书店商谈合并,成立中国青年出版社,任文学编辑室主任。

  1960年被诬为“反党反社会主义”受严重处分,1966年因编辑出版《李自成》、《风雷》被当成黑线人物审查批斗。其后下放河南潢川的五七干校。

  1972年参与中青社复业筹备工作。1975年到外文局《中国文学》工作。

  1977年调文化部政策研究室。1982年至1989年 担任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兼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其间,1982年至1984年受作协党组委托筹建作家出版社,兼任总编辑。他还是中国文联第一任新闻发言人。

  他于2008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三红一创”背后的故事

  江晓天连降三级

  新中国“十七年”的长篇小说,有“三红一创”和“山青保林”共八部代表作的说法。这个“三红一创”说的就是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红日》、《红旗谱》、《红岩》、《创业史》。编辑“三红一创”的就是一个小小的编辑室——中国青年出版社第二编辑室,当年是非常年轻、非常稚嫩的单位。

  1951年团中央决定创办《中国青年报》,就从全国各地抽调了一些人。我们俩本来是一块儿从山东调来的,但是到了团中央组织部报到时,我进了中青报,他就去创建青年出版社了。1953年青年出版社和开明书店合并,更名中国青年出版社。那时老江是第二编辑室主任,二编室是文学编辑室。一开始他们是搞传记起家的,刘胡兰、董存瑞这些青年英雄人物的传记,包括苏联的《牛虻》、《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保尔柯察金》、《奥斯特洛夫斯基传》、《普通一兵》、《丹娘》……

  后来他们就觉得不满足了,雄心勃勃地要抓文学创作。可人家都不认你啊,作家都不愿意把稿子给他们,不相信。他们就想了很多办法,到全国各地拜访作家,当时叫“撒大网,钓大鱼”。“三红一创”的稿子就在这个阶段被他们“网”到。

  拿到《红日》书稿,当时我是经历的。老江有一段是在高级党校理论新闻班进修,他正好重感冒发烧在家里休息。沈君默——就是《渡江侦察记》电影文学本的作者,他到我们家来,希望还由青年出版社来出《海魂》。很快谈妥之后,沈君默说,我再给你介绍一本书稿。这个作者吴强是三野的,他转业到上海写了一本《红日》。但是给了两家出版社,都长期不表态。他说,我知道你是只认作品不认人的,你来处理这本书。

  第二天沈君默就把这本书稿要出来,那么远,那么厚一大摞,他抱着送到我们家来,老江发着烧呢,马上就看,我记得他花了两天的时间看。看了以后他高兴得不得了,就跟挖着了宝一样的,特别高兴,说这本书题材很重大,而且非常欣赏的一点是,反面人物不是简单的丑化,既写他的阴险狡诈,又写他非常有才能;写英雄人物,也不是那么脸谱化的,也写了缺点,比方无组织无纪律,胜利以后,穿着缴获敌人的衣服,骑着马到处去折腾,写得很生动、很真实。另外呢,还写了爱情。五十年代因为黄碧野写了一篇《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受到批判,之后写爱情,特别是写部队里的爱情成为禁区。这本书就写了爱情,不仅写了普通干部、战士的爱情,还写了高级干部的爱情,他觉得在这方面有突破。老江就把这书稿给了管创作的副主任陶国鉴,他也是新四军过来的,熟悉这段历史,让他当责编。

  当时一部书稿要几个人看,有人觉得是不是把国民党军官写得太好了?写爱情,是不是丑化英雄人物?有顾虑,就提出是不是让作家稍微改动一下。老江不同意,说不能改,这就是作品最出彩的地方。

  《创业史》是当时根本没见着这稿子呢就拍板定了合同。柳青原来是我们中青报的文艺部主任,后来调走搞创作去了,出版了《种谷记》、《铜墙铁壁》。老江偶然听说柳青下农村去写东西,凭他对柳青思想水平、艺术功力的了解,而且他能够离开城市的优越生活,下到黄埔村,就觉得一定能出好作品。老江很大胆,授权黄伊去了解了解,如果是这么一个内容的话,你就可以跟他订合同,先把这稿子定下来。他们说他就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