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抽象主义大师朱德群:活…
忆跟朱德去长征:能叫出…
四川仪陇县朱德生平事迹…
朱德庸迎奥运漫画遭侵权…
编导不该犯“迷糊” 朱…
河北保定发现刘少奇、朱…
古田会议:入党得不想发…
河北阜平发现刘少奇朱德…
福建南安市丰州古墓群:…
最新热门    
 
朱德群:东西方之间的缺席与恒在

时间:2010-3-27 11:58:09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中国美术馆内,113件以大自然万物的生命为主题,在优雅的空间跳跃着色彩的作品清晰地呈现出法籍华裔绘画大师朱德群在90年漫长艺涯中的探索与艺术风格的演变过程。“光线、光明、光亮……各种各样的光的感觉成为朱德群抽象作品打动人的特质,令人感到宇宙中美好的永恒。”这是吴冠中对挚友朱德群作品的评价。

  “在中国美术馆为德群举办90岁回顾展,这不正是‘衣锦荣归’的好时光吗?!然而,德群在听我们向他述说筹办画展的情况时,却流露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漠然神情,他的心态是淡泊的。”陪伴了朱德群55个春秋的夫人董景昭说,提起今次在中国举办的大型回顾展的筹备与策划,她的心情却是酸楚的——朱德群于一年前突患脑血栓,失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右手亦不能再执画笔。2005年,86岁的朱德群飞赴上海,“放下行李就去看吴冠中的画”的神采奕奕,已渐成为遥远的回忆。

  朱德群虽然缺席此次由中国美术馆与朱德群工作组联合主办的回顾展,但其夫人董景昭、儿子朱以峰及策展人戴浩石却从法、美、西、德、英、中等国以及台湾和香港地区博物馆和收藏家手中借来了油画、水墨、书法、速写、陶瓷及相关从艺文献资料,更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三联油画《绿色活力》和10件水墨作品。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认为,朱德群将东方文化的思想与观念、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语言与西方抽象绘画的优长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中国艺术精神和内涵的抽象风格,反映出一种超越时空和跨越文化边界的创造。

  作品的在场正呼应了艺术家本人的缺席。自杭州艺专毕业后,在中央大学任教的他回迁至南京时,暴风雨中的船难,让朱德群随身携带的800余张画作全部浸泡水中而毁坏。

  自此之后,朱德群早年的艺术创作在其人生中全部“缺席”。他说,这不足道,可以再画出来。于是他勇往直前。

  “那一年,参观巴黎现代美术馆的Nicolas de Stael的回顾展,给了我一个启示。他那风格豪放的绘画指引我自由之道,就如同我在梦中看到的”

  向西方前进。1955年5月5日,居留台湾5年的朱德群“离台”,搭乘“越南号”抵达马赛。在巴黎,朱德群在大茅屋画院画素描——具象的人体训练。直至1956年,朱德群看了Stael的作品,“释放了深藏在内心的能量”。

  “Stael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启示。以前我画具象画,现在我对这种画不再有兴趣。我深深感到,Stael的抽象绘画,证明了其中有着极大自由表现的可能性。”朱德群曾这样说。

  除了Stael,还有汉斯·哈同、皮耶·苏拉热、乔治·马修等画家的作品,引导朱德群摆脱传统绘画的羁绊,自1957年创作出被吴冠中称为“东方的蒙娜丽莎”的《景昭画像》并获得巴黎春季艺术沙龙银奖之后,朱德群彻底在具象绘画领域“缺席”,进入戴浩石所言的“理想化的抽象时期”。

  戴浩石说,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朱德群的抽象艺术,由六七十年代的红色调系发展至80年代的蓝绿色调系,内容由现实事物为心灵悸动留下的痕迹,到抽象想象为心灵空间开拓新的形式结构。如《向Nicolas de Stael致敬》一画,颜料强烈激昂,有时厚重,有时轻快,排斥了形状;《河岸》中,一束束错综的笔画和柔软的线条纠缠旋转于相互交融的画面上,让他的作品有一种突出的形貌,在昏暗空间里有相互撞击产生的耀目光芒。

  “这是我看画展最感动的一次”

  提起1969年在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参观纪念伦勃朗诞辰300周年的大型展览,朱德群曾这样感叹。而在董景昭眼中,“他很仔细地看了一整天,特别是《夜巡》”。

  如果说Stael让朱德群在绘画形式上改弦易辙,伦勃朗作品中微茫深沉的光色则让他对艺术如何展现生命本源进行眺望与思考。他不再用画刀分割形象,而是开始重拾运笔的流畅感并展现油彩在画面上的稀释效果。

  《冬之灵感》等作品,像宋代山水画一样,将水平线抛掷于观者之后,置观者于构图中央,使人感到创作者亲自面对宇宙之广大无垠。“他用这些作品传达的是区别于西方画家哲学性、几何化的抽象,形成的是用世界性色彩语言组成的‘属于中国’的诗意抽象。”戴浩石说,“这就好比莫奈的作品,是打开的窗户,让观众在外面欣赏;而朱德群的作品,如《自然颂》、《绿色活力》,则是用米芾、郭熙的视角,把观者‘推’到画作之中。”他将时间与空间、线条与色彩、日常与超常,一一闪现,并将书法性挥洒与体块之间的运动痕迹演绎为更加雄伟壮阔的精神现象,绘画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