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鲜花祭祀蔚然成风 江苏…
赵云故里公祭华夏诸姓先…
武汉清明“低碳”祭扫蔚…
别样清明一样情:低碳祭…
“森女族”的时尚低碳生…
春晚没有成为往事:是否…
新形势下的水能开发:低…
让“低碳”成为一种习惯
河南两会素描:“高调”…
小沈阳的“低俗”在哪里
最新热门    
 
“低碳清明”花祭胜网祭 “雷人祭品”被批低俗

时间:2010-4-5 12:29: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4月5日电(蒲波)  一周以来,全国处处“清明”。祭扫的小高峰在清明节前夕就开始,各处公墓扫墓者络绎不绝。鲜花祭奠、植树祭奠、网上祭奠、放飞风筝寄托哀思等低碳节能又文明环保的祭祀方式,各城市可见。可是,文明祭祀并非全部,各种奢侈、好笑、色情祭品的出现也让今年的清明“不平静”。

  清明非要“烧纸钱”吗?鲜花祭成上升趋势

  清明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个祭奠先人、扫墓的日子。烧纸钱、放鞭炮、摆点荤素水果等,一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近年来,在城市中,传统的祭祀方式被认为“不合时宜”,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容易引起火灾。

  确实,每年清明节,各地森林管理和消防安全等部门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扫墓者烧纸钱放鞭炮和游客乱丢烟头很可能引起火灾。另外,燃烧纸钱,除产生二氧化碳外,还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多环芳烃等多种有害气体和悬浮颗粒,这些都是对环境的污染。

  清明非要“烧纸钱”吗?从如今的祭祀情况来看,人们渐渐认同清明祭祀并非只有“烧纸钱”一种形式。 这当然与政策引导、公墓的努力也有一定的关系。

  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启动了“鲜花祭英魂”免费赠花活动。在广东汕头,虽然鲜花的价格受到云南干旱的影响,其中黄菊、白菊等祭祀常用花卉的涨价幅度达到了三、四成,但购买者仍是络绎不绝。武汉市汉阳扁担山公墓、秦皇岛市殡仪馆等地用鲜花祭祀的人比往年都增加不少。

  江苏盐城兰园公墓负责清理陵区卫生的工作人员说,不再像往年一样,一天下来眼睛被烧纸钱的烟熏得流好多眼泪。而苏州凤凰公墓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扫墓群体中年轻人的比例升高,再加上文明、环保、低碳理念的潜移默化,选择“一束鲜花三鞠躬”进行祭拜的比例呈现增高趋势。

  网上祭扫真“方便”?操作起来还是有问题

  同样是“低碳祭祀”,“网上祭扫”却不像“鲜花祭”那样受到民众认可。网上祭祀,就是在网上墓园输入亲人的名字,布置逝者的“纪念馆”,将逝者的生平、照片、纪念文章上传,再通过点歌、献花、上香等网络祭扫方式来表达哀思。

  可是,在记者的调查中,看似“时髦”的网祭存在不少问题。比方说,“生者”可能被网友恶搞,在网上墓园“被建纪念馆”;网上祭祀的收费、监管都是问题;另外,网上纪念馆能够存在多久,服务器总有关闭的时候,这都是民众对“网上纪念馆”望而却步的原因。

  据广州媒体报道,2005年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创办拜祭纪念网页至今,注册人数不足200人。相对于广州每年400多万的拜山人数,网上拜祭的可谓微不足道。一些革命英烈纪念网站,发现前来拜祭的人数动辄数百万,而平民拜祭网站的浏览量却很有限。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网祭”使用率太低,原本每年收取管理费计划一直没实施。

  不过,也有上班族、异乡打拼者选择“网祭”追思先人。据上海媒体报道,今年35岁的唐先生每年清明都驾车和家人一起扫墓,过去都是早上5点就出发,一路拥堵,赶回来又很累。发现网上祭扫后,唐先生觉得十分有意义,他认为多媒体资料可以让后辈对先人的了解更全面,对上班族来说也更方便。

  “雷人祭品”推动“清明经济”,被批“低俗”

  近年来祭祀用品也不断翻新,在祭品商店,“金元宝”、“轿车”、“彩电”、“别墅”,又有“博士文凭”、“出国护照”、“移民绿卡”应有尽有。有的祭祀摊铺纸人栩栩如生,面部贴上美女照,注明“二奶”;有的扎出标有“局长”、“厅长”的纸人,让“高官”为死者陪葬。

  今年的清明祭品又有新品种,如“冥都银行”信用卡、有“劳力士”金表,还有纸制避孕套。更为雷人的是,花50花钱便可买到与蔡依林、张曼玉等明星办理“拉郎配”, 此类“明星结婚证”还市场紧俏。

  “天啦,竟然有人拿这个去祭祖!”清明节将至,一些网友纷纷在网上发布最近看到的“雷人”祭扫物品,感到无比惊讶。有人指出,这种不良文化的祭祀活动除了浪费金钱、污染环境之外,还使中华祭祀文化步入歧途,民族优良传统蜕染愚昧落后。

  《长江日报》有评论说,烧纸钱、摆放花圈,或者给先人送几套“别墅”或买几辆“宝马”,这些举动尚可理解,但让逝者与明星“结婚”,丧事里办起“喜事”,恐怕没人能接受!这实际也折射着殡葬业管理混乱以及价值观念不断趋于堕落,这种娱乐化倾向都是对传统文化的践踏,更在清明时节亵渎了神圣的孝道。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