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当代通俗文学以影视剧为…
保定空竹艺术节将举行 …
麦家:网络可爱又可怕 …
天文学家证明海卫一也有…
网络红人“越坏越挣钱”…
综述:中国网络文学二十…
评:网络是大势所趋,麦…
麦家:我有权利就消灭网…
韩寒博客杂文集未获华语…
09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揭晓…
最新热门    
 
网络文学草根感觉正宗 占7成市场改编热比金庸

时间:2010-4-11 13:24:12  来源:青年报

  网络文学在本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系列活动中,俨然成了一个重要的话题。危机感侵扰着传统作家,麦家就直言,他担心自己日后被网络文学“淹没掉”。但是传统作家的危机感,恰恰是网络写手的曙光。

  与此同时,网络作家们的态度,如他们的笔锋一样犀利:“为什么要以发表载体来区分文学种类?这本来就很奇怪。”他们在自己土生土长的这个网络“小草窝”呆得很是舒坦,并不看重登上所谓的大雅之堂。

  不管承认不承认,这种关于未来的博弈和碰撞,已经悄然展开。

  -传统作家篇

  我会上网,那只是一种获取信息的方式,但我不会开博客,更不会在网上写作。开博客,无疑是一种“找死”的方式。——苏童

  ●关于获奖:获奖很高兴,但不强求

  ●关于差别:网络文学尚无评判标准

  ●关于形式:坚决不会在网络上写作

  ●关于将来:网络热潮维持期不明朗

  【作者简介

  -苏童,作家。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驻会专业作家。代表作包括《园艺》《红粉》《妻妾成群》《已婚男人》和《离婚指南》等

  -笛安,系著名作家李锐和蒋韵之女,代表作《告别天堂》《风花雪月》等

  -郜元宝,评论家,复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阿来,当代中年作家,藏族,1959年出生于四川西北部阿坝藏区的马尔康县

  -张翎,旅加著名华裔女作家

  问题1

  本届中国作协的鲁迅文学奖首次将网络文学列入评选范畴,究竟是进攻还是妥协?

  苏童:这肯定不是妥协,但说进攻也不合适。我感到这一定是好事,因为网络文学越来越庞大,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件事意味着网络文学获得了主流文坛的认可。

  笛安:我自己也上网,但我从来不在网络上写作,这是我的习惯。尽管如此,我觉得没有必要将文学分得那么清楚,什么传统文学、网络文学,都是文学,也没有门第贵贱之分。所以这次鲁迅文学奖的尝试,我认为非常必要,这是消除门派观念的一种必须。

  阿来:把网络文学列入评选范畴,当然是应该的。但是,前几天我在重庆参加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委会会议时也在和大家讨论,要给网络文学评奖实在是太难了。首先,网络文学非常多,究竟有哪些可以进入评奖,这里面有一个繁重的筛选工作。其次,网络文学大多非常长,阅读起来很费时间。

  问题2

  您认为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差别何在?

  阿来:看不懂网络文学。这不是说真读不懂意思,而是指网络文学俨然还没有自己的评判标准。我曾问一位文学网站老总,为什么要发一部网络小说,该老总说,因为这部网络小说点击率高。点击率便是他们的理由。但是如果真的要作为文学的一部分,当然不能完全这样。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网络文学还没有像传统文学那样诞生自己的评论家。

  郜元宝:我特别同意的一个观点是,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既然同为文学,就应该没有本质的不同,而仅仅是载体的不同。如果本质相同,那一般的文学标准自然也适用于评判网络文学。但现在的问题是,不仅网络写手中没有多少人那么做,网络文学的读者也很少有人那么做。

  问题3

  无论谈鲁迅文学奖评奖新举措也好,谈内容相同、载体不同也好,只要我们在说“网络文学”这个词,说明网络文学真的已经不可忽视。您对于文学未来怎么看?传统文学会被网络文学淹没吗?

  张翎:我现在住在加拿大。在西方国家,据我所知,网络文学还远没有对传统文学构成威胁,甚至连“网络文学”这个概念也没有,而只有“网络”。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网络在西方大多只被用来作为交流和传播的途径,可没有人会想到在网络上写小说,用这个去赚钱。所谓“网络文学”估计是中国的特产吧,为什么在中国会出现?可能是因为人们在网上有一种表达欲。

  郜元宝:谁会吃掉谁的这个问题,还不好说,未来情况也并不明朗。网络是个好东西,但也会带来很多喧嚣。我所了解到的情况是,有一些写手或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