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广东省考古所:环中国海…
外媒选出或因全球变暖消…
武汉市民20年收集中山舰…
浙江台州市发现5500年前…
4000岁高淳古方言濒临失…
黑泽明喜爱的20 部日本…
北京拈花寺西院两平房坍…
人类灭绝的10种可能:地…
全国“扫黄打非”办:经…
洛阳500名书画家绘制千…
最新热门    
 
2000万拼出凤凰 徐冰:创造力停止于对社会淡漠

时间:2010-4-15 11:31:55  来源:新京报

  公共艺术作品《凤凰》进驻世博中国馆

  徐冰:西方当代主流培养视觉自虐

  挖土机的臂、安全帽拼凑成凤冠、各式建筑钢条……众多的建筑废料嫁接出了看似“华丽张狂”的《凤凰》。这是徐冰自2008年回国出任中央美院(以下简称央美)副院长后的全新创作。从北京到纽约,再从纽约到北京。两年来,对于国内的艺术教育,徐冰究竟有何新的感悟和体验?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徐冰指出,中国当代艺术表面呈现出发展得迅猛、奇特“都是由于中国社会发展得迅猛和奇特”。

  两千万人民币拼出“凤凰”

  新京报:2008年你回国时就说过,吸引你回国的是中国思维的前所未有性,是整个社会结构和社会的活跃和它丛生不定的文化现象。《凤凰》是因此产生的吗?

  徐冰:回国后,中国的环境和文化状况真的给我新的灵感。这种灵感在国外是无法得到的。

  最初看了财富大厦那个空间就有个意象:飞行的鸟,不过是在笼子里。后来我整理文献,找到了1985年随手画的一些草图,很多意象都是一只鸟叼着树枝在飞翔。另外,我陪女儿在纽约公园看到鹤,鹤的飞翔非常的潇洒,就想用仙鹤这个意象。

  至于凤凰、龙啊,在我印象中都是不能碰的。符号性非常强的是不好碰的,因为很难用好,象征性太强。不过由于特殊原因,鹤有驾鹤西归之意。委托方觉得鹤的意象不太吉利,就改成了凤凰。

  新京报:这种改动会改变你最初的艺术构想吗?

  徐冰:改了以后发现凤凰有更深的寓意。只要能够驾驭这个寓意,哪怕能多出百分之一的东西,就能将这个符号强有力、蛮横的东西转化成为你所用的一种力量。当然从材料的使用和适合度上,这种手段更适合表达凤凰。凤凰本身是非常华丽、被装饰过的东西,从头到尾都很斑斓。

  新京报:注意到你所用的材料都是建筑废料,这些都是建筑工人用过的。而这两只凤凰所处的背景恰恰是CBD金融区背景前的财富象征———央视新大楼、国贸三期主楼等建筑物。你是刻意用这种建筑废料来反观现在资本和劳动的关系?

  徐冰:我在艺术家谢辞中有这么一句话,上帝用泥土创造了我们,物质是有神性的。凤凰通过每一片翎羽散发着神性,这神性是通过无数人之手传递的。这两只凤凰伤痕累累,却用最低廉的材料把自己打扮得非常漂亮。它有自尊,非常凶猛、强悍,却也让人们见证了劳动、发展与财富积累的深层关系,以及它们在今日中国的现实呈现。与安迪沃霍尔合作的摄影师克里斯多佛·马可斯看到这个作品时说:“这个作品是只能在中国出现的。它的态度完全是中国人的”。

  新京报:花了2000万吧。

  徐冰:嗯。

  成功艺术家都有学院基因

  新京报:此前是独立艺术家,2008年回国任美院副院长,要做很多行政工作。体制内既有的规则会束缚你吗?

  徐冰:就看你怎样对待。对我来说,任何东西都是营养,都会有帮助,就看你怎样用这些材料,怎样将这些发挥出来,使用好。

  参与美术学院的工作与我过去18年独立艺术家的经验截然不同。我觉得这种不同对我很有价值。

  新京报:人们习惯地认为现代艺术和学院艺术好像是不能放在一起谈的。由此大家对你任美院副院长的期望很大。这两年有给美院带去一些新的东西吗?

  徐冰:新的东西美院本身就有,只是我们习惯上看不到。因为概念中,美术学院就是一个学院、传统的(聚集地)。但是只要你真正进入学院,你就会发现美院在继承传统品格的同时又发展了很多新的、当代的东西。

  胡润艺术家排行榜的百名艺术家中只有一名不是学院的。所谓成功的艺术家都带有学院基因。

  新京报:但大家还是感觉中国学院艺术教育中抱着现实主义不放。

  徐冰:一般人都容易将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作为历史阶段来分,但事实上艺术不是这样看的。前段时间,美院做了《素描60年大展》,在国际上都有好的反响。这么一个严谨的、学院的系统能完整地拿出这些作品,这就表明一种态度。我们是尊重所有有益文化营养的。这是种当代的态度。

  在今天大的格局下,西方很多美术学院教授来央美访问,就是想看中国是如何继续这种严谨的学院训练的同时又发展了新学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