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挖出黄裳墓?何愁变不成…
《九阴真经》作者出土,…
九阴真经出土,葵花宝典…
江西发现宋古墓 墓主为…
越剧《九斤姑娘》获中国…
国学巨制功夫诗《九卷》…
《九店楚简》释文注释校…
再论《算数书》与《九章…
说《九尾龟》
由《九歌新考》所想起的
最新热门    
 
《九阴真经》黄裳墓现江西?待金庸点拨(图)

时间:2010-4-20 15:07:14  来源:中国经济网-新文化报

  核心提示:看过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的人,都不会对书里的武林绝学《九阴真经》感到陌生。在《射雕英雄传》中,《九阴真经》的作者是一位名叫黄裳的世外高人。近段时间,有媒体报道,传说中的《九阴真经》作者黄裳其实就是北宋文学家、词人黄裳,其墓已在江西省崇仁县被发现。此消息一出,立即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网友们纷纷热议和猜测:难道真有武林绝学《九阴真经》?《九阴真经》作者真有其人?他又因何而著《九阴真经》?黄裳墓里是否有世人期待的《九阴真经》?

  18日,记者几经周折,与最先发现黄裳墓并向外披露消息的崇仁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办公室主任杨跃雄取得联系。杨先生表示,据他目前收集到的一些资料,他敢基本肯定黄裳就是《九阴真经》的作者,下一步他将寻找更多的史实和证据,以解释黄裳与《九阴真经》之间的谜团。

  锅形山底发现黄裳古墓

  作为首个发现黄裳古墓的人,杨跃雄对古墓的发现经过至今记忆犹新。1983年初秋的一天,杨跃雄和同事前往崇仁县许坊乡黄坊村探访,在深入村子附近一个被当地人称为锅形山的“锅底”处,于杂草丛中偶然发现一座年代久远的坟墓。通过分辨墓前破旧的墓碑,杨跃雄得知此墓原葬于宜邑县(现宜黄县),为清代道光十八年重修,后因迁县改葬于锅形山,墓主人名黄裳。

  杨跃雄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他迅速将有关黄裳墓的照片,以及留存下来的黄裳族谱、画像等资料收录进崇仁县文物资料汇编中,并寻思力争在下一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为其申报为保护单位。

  古墓被盗未发现有价值东西

  据杨跃雄介绍,由于当时受资金等条件所限,尽管黄裳墓的照片,以及留存下来的黄裳族谱、画像等资料均已被及时收录进崇仁县文物资料汇编中,在离开黄坊村时,他也曾一再嘱托村里人尽可能加以看护,但黄裳古墓依旧难逃被盗厄运。2007年底至2008年,杨跃雄再次前往黄坊村探访,竟得知黄裳古墓已于 1995年被盗,墓碑也被砸碎丢弃,只是令杨跃雄稍加宽慰的是,村民们称没有听说盗墓者在墓中找到值钱物品。同年,黄裳的后裔又重修了黄裳墓,重新竖立起 3块青石墓碑。

  期待与金庸会面接受点拨

  如何证明小说中的黄裳与历史上的黄裳是同一个人呢?杨跃雄表示,根据目前资料,他敢肯定黄裳就是《九阴真经》的作者。在杨跃雄看来,金庸《射雕英雄传》中所描述的历史大背景为北宋抗击金、辽时期,而历史上的黄裳恰好就是北宋年间人。在那个年代,习武蔚然成风。作为朝廷高官,黄裳也极有机会接触到一些武功高强的将领和习武人士,这都为他收集武功招式、习武心得并汇编成笈创造了条件。因此,他相信《九阴真经》确有其书。

  杨跃雄希望,黄裳墓最好能得到《射雕英雄传》金庸先生的关注,他的进一步探求更期待金庸的指点和帮助,“如果能和金庸先生见上一面就再好不过了!”

  小说中的黄裳

  文武双全著《九阴真经》

  谈及如何将黄裳与金庸小说中的《九阴真经》作者联系起来,杨跃雄坦言,这要归结于上世纪90年代其对金庸小说和武侠电视剧的热衷。

  在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中,北宋徽宗皇帝于政和年间,遍搜普天下道家之书,雕版印行,共有5481卷,称为“万寿道藏”。而委派刻书之人,便叫黄裳,是一名文官。因害怕刻错字被降罪,所以黄裳就逐字逐句极为细心地校读。不料,这么几年读下来,他居然精通天下道学,更因此而悟得了武功中的高深道理,修习内功外功,成为了一位武功高手。此时,波斯摩尼教(后明教)传入中土,徽宗皇帝下旨要黄裳派兵去剿灭。不料,摩尼教教徒中有不少武功高手,官兵接连吃了败仗。黄裳心下不忿,便亲自去向摩尼教高手挑战。起初,黄裳因武功古怪(因是自创),对方谁都没见过,结果当场打死了摩尼教的几个法王、使者,但最后自己也受了重伤,拼命突围才逃过一劫。摩尼教的人气不过,便将黄裳的父母妻儿杀了个干干净净。  

  后黄裳逃到一处穷荒绝地,躲了起来,并将那数十名敌手的武功招数全都记在心里,苦苦思索破解的方法。也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所有敌人的武功路数都被他破解,于是出山报仇雪恨。不料,此前的仇家均已死去,黄裳于是潜心研究,创出了包含普天下各家各派功夫的武学,著成《九阴真经》传之后世。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